1.降水量等级划分标准

2.降水的分布规律

3.十二种气候降水柱状图及特征

4.降水量多少是如何划分的

气候的降水量是如何划分的_气候的降水量是如何划分的呢

判断气候主要有两个依据,即温度和降水量。

先“以温定带”:1、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15°,为热带气候。2、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15°,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3、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为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的其他温带气候或寒带、亚寒带气候。

然后“以水定型”:1、年雨型(全年降水均匀):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夏雨型(夏季降水多):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3、冬雨型(冬季降水多):地中海气候。4、少雨型(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5、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综合以上两方面,就可以判断气候类型了。

降水量等级划分标准

降雨量等级是按照降雨量来划分的。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

小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

中雨:24小时降雨量10~25毫米。

大雨:24小时降雨量25~50毫米。

暴雨:24小时降雨量50~100毫米。

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100~250毫米。

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带来的危害:

1、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发生是由于大雨、暴雨造成的水过多或过于集中引起的。而特大暴雨还会引洪暴发、河流泛滥等。洪涝灾害不仅危害农作物、林果业和渔业,而且还能冲毁农舍和工农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我国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几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2、涝渍灾害

涝渍灾害包含涝和渍两部分,涝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而渍主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农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农生长,而形成渍灾。但涝和渍灾害在多数地区是共存的,有时难以截然分开,故而统称为涝害。渍涝灾害是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降水的分布规律

降水量等级划分标准:小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10毫米至25毫米之间;大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25毫米至50毫米之间;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毫米至100毫米之间;特大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大于100毫米。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是基于降水量的大小,也与地方的气候和地形有关。在不同地区,同一等级的降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潮湿,相同的降雨量可能会被归为更高的等级,而在干燥的北方地区,相同的降雨量可能会被归为更低的等级。

了解降雨量等级的划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旅游、出行、农业等方面,都需要根据降雨量等级来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决策。同时,对于防灾减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地气象部门会根据降雨量等级的划分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总之,降雨量等级是气象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的划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加以运用。

基本概念及要素:

用雨量计或雨量器测定,以mm为单位。日雨量观测中,可分为24段(1h一次)、8段(3h一次)、4段(6h一次)及1段(24h一段)等4种。日雨量的统计有20~20时和08~08时两种方法。我国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发布的日雨量为08~08时,代表前一天的雨量。

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降雨历时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续时间,即一场降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雨时间是指对应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时段长,在此时间内,降雨并不一定是持续的。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均以min、h计。

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计。降雨面积:指某次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以km?计。暴雨中心:指暴雨强度较集中的局部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雨量等级

十二种气候降水柱状图及特征

降水的分布规律如下:

1、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西亚以及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是世界上最为干旱的地区。

3、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

我国大部地区的降水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雨季随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进退变化而变化。除个别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冬季,我国大陆受西伯利亚干冷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雨雪较少。春暖以后,南方地区开始进入雨季,随后雨带不断北移。进入夏季后,全国大部地区都处在雨季,雨量集中,是举国的防汛期。因此,我国的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显著特点。秋季,随着夏季风的迅速南撤,天气很快变凉,雨季也告结束。

和世界上某些国家相比,我国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的程度和印度大体相仿,但与西欧一些国家相比,我国降水年内分配不均的程度比欧洲一些国家严重得多。

欧洲,如英国、西德、匈牙利等,境内降水量年内分配都比较均匀,与我国同纬度某些雨量站资料相比,它们的最大月降水量一般占年降水总量的9.6%~14.9%,我国高达24.2%~32.9%。也就是说,我国一些雨量站最大月降水量的集中程度是欧洲国家的2倍以上。欧洲国家中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36.2%~54.5%,我国高达72.2%~81.9%,也是2倍左右。

降水量多少是如何划分的

十二种气候降水柱状图及特征如下:

1、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且均匀,年降水量通常在2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温度变化不大。森林茂密,水蒸气含量高,因此经常有雾气。

2、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少,通常在800-1500毫米之间。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温度变化较大。植被主要是草原和稀树草原。

3、热带沙漠气候:降水极少,年降水量通常在200毫米以下。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是炎热的白天和凉爽的夜晚,植被稀疏。

4、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雨季,年降水量通常在1500-3000毫米之间。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温度变化较大。

5、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通常在800-1500毫米之间。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有明显的夏季和冬季,温度变化较大。

6、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年降水量通常在300-600毫米之间。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有明显的夏季和冬季,温度变化较大。

7、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分布较为均匀,年降水量通常在700-1500毫米之间。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有温和的气候和大量的降水,温度变化不大。

8、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通常在800-1500毫米之间。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有明显的夏季和冬季,温度变化较大。

9、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且变化较大,年降水量通常在400-800毫米之间。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是炎热的白天和凉爽的夜晚,植被主要是草原和稀树草原。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降水较少且变化较大,年降水量通常在300-600毫米之间。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是寒冷的白天和寒冷的夜晚,植被主要是针叶林。

11、极地气候:降水极少且变化极大,年降水量通常在100毫米以下。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是极其寒冷的气候,植被稀疏。

12、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分布较为复杂,取决于海拔高度和地形。这种气候的地区通常是陡峭的地形和高度的变化,导致气候差异很大。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巧记:

气候特点真烦人,又说气温又降水;地区分布真复杂,我是把它没办法。同学们,不要怕,我帮你们来解决。要记气候十来种,特点分布有规律。十度之间是热雨,另外四块不能忘,马达东部澳东北,中美地峡巴东南,终年高温又多雨,树上叶子雨淋淋。

热带草原分两侧,一般不超回归线;主要分布在三洲,非洲澳洲拉美洲;一年两季均高温,半年干旱半年雨。热带季风仅一片,南亚季风最典型;夏季热雨西南风,冬季热干东北风。二三十度是热沙,大陆西部来分布;炎热少雨不用说,亚洲澳洲南北美。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在一亩地(666.7平方米)上面的降水量到达水深1毫米。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2、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