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出现罕见的“海市蜃楼”:物影上投,它是怎么形成的?

2.高层住宅住的越高空气质量就越好吗?

3.上海市气象局属于什么单位

上海气象小区房价_上海气象局小区

上海气象博物馆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66号,周一闭馆,周二到周日开放,原为徐家汇观象台旧址,是一幢红灰相间的三层楼住宅,目前这里正在举办百年气象风云展。

参观气象博物馆要在上海气象博物馆公众号上预约,时间为上午10点一档,下午2点一档,它是团队参观,一般20人为一个团队,有讲解员负责讲解,让观众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气象台使用的观测工具和工作原理。

一、气象台为什么建在徐家汇?

当时的徐家汇是江南著名的宗教中心,观象台在传教士住所附近,地势平坦,四周无障碍物,有利于观测工作,加之徐家汇紧临肇嘉浜与蒲汇塘两条河,航运船只可以很方便地抵达黄浦江。鉴于此,传教士们选择在徐家汇开始气象、地磁等要素的观测。

最初的徐家汇观象台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仪器也仅有几只寒暑表,一两支气压表等。后来因业务需求的扩大,于1900年建造了现在的观象台,新台建成后业务再度发展,联络网北及西伯利亚,南到马尼拉,东到日本,西至印度半岛,向中国沿海各地气象台及航海船只发布气象消息,成为远东闻名的气象台,也使徐家汇观象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立气象研究中心。

二、各种温度计、气压计

1.这是18世纪发明的金属温度计。

2.房子造型的温度计(18世纪)

3.这是Lucien? Vidie1843年发明的无液气压计,秒表造型。

4.这是Bertalli Circa1800年发明的钟面气压计。

5.这是1900年法国发明的气压计。

二、气象台工作方式

当时的气象服务对于通讯设备的依赖非常高。随着电话、电报等通讯器材的逐步问世,1883年起,徐家汇气象台逐步通过电话及电报开展气象服务。1925年后,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徐家汇观象台又同凯洛格公司开展无线电台合作,通过广播播放中、英文天气预报,开启了上海地区用双语播放天气预报的新篇章。

三、现代观测的起源

1.八分仪

随着航海的兴起,诞生了八分仪。1730年左右,英国人哈德利和美国人戈弗雷各自发明了一种新的航海仪器—八分仪:其用两块镜子将太阳或某颗星的投射与地平线排成一条直线,从而确定纬度(即向南或北的距离),其最大的优点是船的运动不影响观测的结果。

2.经纬仪

1576年,德国的乔舒亚-哈伯梅发明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经纬仪(自带罗盘和三脚架)。经纬仪的问世提高了角度的观测精度,同时简化了测量和计算过程,也为绘制地图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除此之外,气象行业还经常利用经纬仪来追踪探空气球,完成高空测风作业。

四、气象合作

1926年和1933年进行的国际经度联调是一项大型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当时国际经度局在北纬30度附近选了一个三个经度相差120度的基准点,徐家汇观象台因为实力雄厚,且所在地理位置(北纬31°11′,东经121°25′)符合条件,成功被选中成为三大基点之一。除了徐家汇外,另外两个基点是美国的生迭戈(北纬32°43′,西经117°09′)和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北纬36°45′,东经3°02′)。

五、我国著名气象学家

束家鑫,曾任上海市气象局总工程师,上海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著有《气象学》等十多部专业书籍。

六、我国发明的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进行探测和研究,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多个国家都建立了兼容接收风云一号卫星的数据接收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风云一号卫星数据已成为自然灾害监测和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数据之一。

上海出现罕见的“海市蜃楼”:物影上投,它是怎么形成的?

不是国家档案馆。上海市气象档案馆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成立于1988年,是上海市气象局下属的气象档案馆之一,而国家档案馆亦称国家档案库,简称档案馆,是由国家投资兴建,集中管理本国档案的档案馆,所以不是国家档案馆。

高层住宅住的越高空气质量就越好吗?

近日有网友称上海出现了海市蜃楼,并且将行车记录仪拍下的上传到了网上,网友纷纷称赞难得一见,但很快上海气象局官方微博解释称,这现象并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更罕见的物影上投,这是什么现象,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物影上投是何方神圣?

一辆行驶中的车上拍下的显示,两个建筑物的剪影出现在画面正中,仔细看还能大概看出上海大厦和金茂大厦的影子,确实有些像海市蜃楼,但总觉得比还是海市蜃楼少一点什么,而气象局的官方解释则让事情更加明朗:物影上投!

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物影上投的解释,但很多都是一句话带过,很多朋友都看的云里雾里,咱也也一句话解释下,但绝对要比其他解释更有力一些:物影上投如果用生活中日常可见的方法来比喻的话,就是皮影戏,或者你在**幕布后面看**!

皮影戏

而物影上投的原理和这个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当太阳为止比较低,刚刚露出地平线甚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高处的建筑物已经能被太阳照到了,因此阳光将建筑物的影子投向了高出的大气层!但很多时候大气几乎都是透明的,我们根本就看不到建筑物的影子!

但当建筑物后方出现稳定的气流层时,就会起到一个**幕布的效果,因此建筑物的影子就稳稳的出现在后方的“幕布”上,我们就看到了这个“物影上投”效果!

云隙光

其实“物影上投”的另一种效果则是“云隙光”,在清晨太阳上山之前和太阳下山之后短暂的时间内比较有可能见到,特征大气层中出现一条条比值的线条,这就是天边的云在大气层悬浮颗粒中留下的阴影!

海市蜃楼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还是蜃楼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下蜃景,这种现象都已经麻木不仁了!但要是在沙漠地区见到,非得跑断腿、累死渴死不可,这就是热空气在地面附近形成镜面反射,地面看起来像一滩水的“海市蜃楼”。

司空见惯的下蜃景

这种现象在夏日大马路上经常见到,很多人将这种常见的和大家想象中的海市蜃楼联系不起来,但当它出现在大沙漠中时就会给人一个错觉,前方有一个大湖,所以沙漠中快要渴死的人如果见到这样的蜃景,那必定会为之狂奔,而这种现象形成则需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要么永远在前方,要么跑着跑着这个大湖就不见了!

春天的莫哈维沙漠中出现的“大湖”

这种蜃景形成的原理比较容易理解,冷热空气分层形成了反射面,在某个角度时形成全反射镜面,我们看起来就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天空和远处山脉的景物,大脑中储存的常识告诉我们,只有湖面才会有这种效果,因此就成了“跑断腿”都到不了的大湖!

下蜃景成因

另一种则是比较罕见的上蜃景,形成原理其实下蜃景是一样的,只不过热空气变成了高高在上,而冷空气则在下方,一般这种现象发生在海面上比较多!

上蜃景成因

但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因为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根本就无法看到地平线以下的景物,因此这种海市蜃楼的可见范围是很小的,而茫茫大海上刚好出现蜃景,在不远处又有观察者的机会并不多,但并不表示没有人看到过这种场面!

上蜃景中的倒影

这种现象极为罕见,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到的蜃景都是正的,这并不是反射线引起,而是分层后的大气形成了光学随着地球表面弯曲的管道,形成了一条超长的光路,而且在这条光路上还出现了放大镜效果,远处的景物近在咫尺!

海市蜃楼

上蜃景的另一个光学原理图

当然无论是哪种都比较罕见,全国能经常能看到海市蜃楼的地区也不多,去年洪泽湖出现过一次海市蜃楼,确实比较震撼,只是没有亲历蜃景,不过笔者也据此写了一篇分析的文章,看到蜃景的地方和蜃景标志物之间的距离也就数千米!

所有的标志物都对上了,各位无需好奇,蜃景出现的不是平行世界,也不是古代的景象,它就是在观察者不远的位置,像洪泽湖这次标志明显,可以找到这样的实际场景,但有时候场景就是小区一角,或者没有任何特征的建筑物,甚至是古代宫廷建筑一角,那就懵逼了!其实现代建筑中古建筑比例也不少,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怀疑!

上海市气象局属于什么单位

嘉兴学院生化学院环境工程系的系主任、副教授翟志才博士,就近地面大气污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高层住宅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访。环境较好的中小城市高层建筑稀疏的地区越到高层空气质量越好“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对于记者的提问,翟教授的回答可谓是简明扼要。

嘉兴学院生化学院环境工程系的系主任、副教授翟志才博士,就近地面大气污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高层住宅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访。环境较好的中小城市高层建筑稀疏的地区越到高层空气质量越好?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对于记者的提问,翟教授的回答可谓是简明扼要。

据介绍,在空气质量较好的中小城市,或像嘉兴这样高层建筑并不是太密集的地区,高层住宅与低层住宅相比,高层空气中的灰尘浓度往往会更低一些,空气质量也要更好一些。

翟教授分析:所谓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颗粒物(PM)和其他气态污染物(以SO2、NO2等为主)。其中,悬浮颗粒物主要包括煤炭、煤矸石、煤渣、 煤灰、沙石、土方、石灰、灰土等;在气流作用下,细微颗粒会悬浮在空气中,但鉴于重力作用,最终还是会落回地面。打个比方,由汽车行驶所造成的地面扬起的灰尘,如果没有被风带走,则经过沉降的反复循环,在近地面的空气中形成高浓度层;在这个高浓度层里,基本上还是越靠近地面浓度越高,而不会贸然位移到30 米高空处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建筑周边的空气里,悬浮颗粒物的密度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也就是说,楼盘越高,空气越干净。此外,大气污染中的其他气态污染物如NO2,主要来源于工厂、汽车尾气的排放。这些污染气体在刚排放出来的时候,往往是浓度最高的;伴随着气流不断扩散而变得越来越稀薄,污染程度也就越来越低。因为汽车尾气等污染的排放,一般都是以地面排放为主的,所以,近地面的低层住宅受污染的程度往往要比高层住宅更严重一些。非常地带?扬灰层 ?随遇而安。由此可见,在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里的空气,往往是楼层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但是,并非任何地方、所有高层建筑里的空气质量都是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呈正态分布的。据翟教授介绍,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在20~30层高楼密集的地方,鉴于空气中的气流和建筑微环境的影响,也是有可能出现所谓的?扬灰层 ?的,众多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在街道风?峡谷效应?的作用下,出现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正常的气流因为受到楼层的阻挡,而在各高层住 宅的中间位置形成?回旋?,致使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并做较长时间的逗留,由此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扬灰层 ?。但是,?扬灰层 ?并不一定就存在于高层的9到11层,它们可谓是随遇而安。因为?其具体高度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市区甚至不同小区都有差异,这跟灰尘密度、周围建筑高度和气流湍流特性都有关系?。也就是说,即便是在高层建筑密集的地区或城市,不同建筑的?扬灰层 ?高度也不尽相同。

目前,传言的?扬灰层 ?完全集中于高层建筑的9~11层(即30米左右的高度)的说法是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除了在高层建筑密集区域,高层住宅有可能形成?扬灰层 ?,导致空气灰尘密度相对较高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外部环境也会影响住宅空气质量的分布,导致高层住宅的空气质量反而比低层住宅差。翟教授举例说,比如住 宅周围有发电厂等固定大气污染源的话,那么刚从高空排放出来的污染废气,浓度相对要高一些,对周边空气的污染也更严重一些,伴随着不断的下降扩散而得到稀 释,在这种情况下,住宅低层的空气质量明显要比高层更好一些。鉴于此,专家建议读者朋友在挑选楼房的时候,可以更多地注意一下周边的地理环境和绿化设施。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选择环河、靠水的楼房,因为水对空气有较好的净化作用,一般靠水的楼房灰尘都比较少,空气质量也相对优质一点。

申城的阳光越来越少,灰霾天越来越多。在今年的世界气象日前,上海市气象局城市环境气象中心发布一项研究结果称,进入21世纪以来,本市平均每年有110至140天出现灰霾等低能见度天气,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

气溶胶,还有臭氧,尽管这些灰霾的主要成分肉眼难以觉察,但却在不断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威胁。而专家在谈到灰霾与健康的关系时也澄清了市民对灰霾的几大误区:住得越高,不代表空气越清新;每天早起参加锻炼,并非绝对有益身心;而空气优良率越高,也不等于你能看见的蓝天白云越多。

在误区面前,人们需要对身边的空气环境作更深层次的了解。

灰霾污染与楼层高低无关

相比蓝天白云,灰霾天的主要表现就像一层永远散不干净的雾,其主要的大气成分就是气溶胶或臭氧。

随着城市发展,机动车、化工厂等现代社会产物的增量出现,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层,使得气溶胶颗粒批量产生。为了避免这些细小颗粒物沉淀之后带来各种各样的危害,不少人在买房时就有意识地购买高层住宅。然而,?住得越高,空气越清新?的这一招在专家看来,似乎无济于事。

?灰霾污染与高度之间,没有必然的正比或反比关系。?市气象局城市环境气象中心负责人说,大气的流动形势决定悬浮颗粒物的积聚位置。在很多情况下,高度越高,空气里的污染物越少,但遇到逆温现象时,空气会变得?头重脚轻?。

据介绍,逆温现象,即低层大气温度高、密度小,高层大气温度低、密度大,此时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如此一来,在逆温现象出现之时,人们住的楼层越高,就越容易受到污染空气的侵蚀。

灰霾多见早晚交通高峰时 早锻炼,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生活在灰霾天频现身影的城市里,出门锻炼之前,专家建议人们先看看户外天气如何再作决定。?当远方的天空并不清晰,视线被灰霾所笼罩时,也许你应该暂停锻炼,这是为了你的健康着想。?气象专家提醒人们,高浓度的灰霾天,一般出现在一天里的早晚出行高峰期间。特别是早高峰,如果大气流动性差,空气里的颗粒物会大量聚集。?体型较大的颗粒物可被人体自动?过滤?在外,但一些体型细小的颗粒,却能直接穿透皮肤,进入身体内部。?

这并非哗众取宠,而是科学研究的结论:随着颗粒物的体型缩小,它所能到达的人体部位分别为口腔、鼻孔、支气管。而当颗粒物的直径在2微米或以下时,它们甚至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针对灰霾天越来越多的趋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研室主任宋伟民在昨天的气象日报告会上表示,理论上,当PM2.5(直径2.5微米)的微颗粒物每增加10毫克/每立方米,城市居民的总死亡率将增加0.36%,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将增加0.41%,呼吸系统疾病将增加0.95%。

污染指数未包括细颗粒物

?今年本市蓝天天数一共有当人们形容一段时间里的空气质量时,往往喜欢用类似的语言。但事实上,优良的空气质量,并不与蓝天白云一一对应。

记者了解到,去年,本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共有328天,优良率为89.6%,但灰霾天却仍然屡见不鲜。?由于监测标准的问题,空气优良率和人们想象中的蓝天不是同一回事。?气象专家说。

日前,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汪键也透露,当细颗粒物已经成为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同时,我国的空气污染指数却并没有将其包括在内。现在,空气污染指数只有三项污染物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于是,当人们一边得出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时候,一边却生活在气溶胶漫天飞舞的环境里。

灰霾?吞噬?普照的阳光

事实上,灰霾频现除了让人们的呼吸变得更加?危险?之外,还有另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吞噬?着阳光。

对申城来说,不要说蓝天,就连阳光也变得越来越少。?气溶胶颗粒会使阳光产生折射,因此,当空气里的气溶胶含量越高,阳光折射率越高,最终到地面的阳光就会大量减少。?市气象局城市环境气象中心负责人如此表示。

就在最近两天,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研究得出这样一个共识:在过去50年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下降了10%到20%,地球正在渐渐变暗。而究其原因,空气里的微颗粒物无可卸责。如烟灰、硫化物等,这些污染物一边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一边也改变了云团的光学性质,从而使受污染的云团更具反光性。

[名词解释] 什么是灰霾

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

灰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近年来,城市中大楼越建越高,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扩展稀释。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上海市气象局属于行政机关单位。上海气象局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上海市人民的双重领导,并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为主的管理体制。授权承担上海行政区域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