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夏金元时期的甘肃文化:大事记

2.请问从深圳龙华车站自驾车去湖南怀化靖州县城最佳路线?

靖州天气预报15天查询_靖州天气

唐代/气候变化/兴衰

正 文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一个王朝,经济强盛,城市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幅员广阔,国力鼎盛,外夷四服。对于造就唐代文明的原因,以往多从人为的因素出发去考察,从历史的积累和开明的君主去寻求原因,这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考察角度。近年来已有学者注意到气候温暖时期往往与兴盛的中国封建王朝在时间上相对应。

不过,这种温暖湿润的环境基础与文明昌盛的机理怎样?这种机理与历史的承传积累和开明君主的功用怎样?本文拟从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再者,治史者都知道,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王朝,而、天宝年间又是唐王朝鼎盛的时期,也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件。在某种程度上讲,安史之乱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很令人玩味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是否与唐代百年以上尺度的气候变化有内在联系呢,这是本文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1.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温暖时期

竺可桢先生认为,公元7世纪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代,其主要是通过对梅树、柑桔物候和农作物生长期的对比,从物候学角度得出结论,后又用一万年挪威雪线、格陵兰冰块反映的气候特点作了应证。(注: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中国科学》13年2期。)从此以后,虽有人对此作过一些修正(注:近年来,牟重行先生撰《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再考证》一书(气象出版社,1996年),对竺可桢的观点和史料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商榷。),但几乎所有的历史地理专著和教材都沿用竺老之说,将唐代定为温暖期。如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张全翼、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论纲》等。张家诚等《气候变迁及其原因》、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龚高法等《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线的推移》及台湾学者刘昭民《中国历史气候之变迁》等也支持唐代温暖说。

不过,已经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说法,否定了唐代温暖说。满志敏便是一个代表,他首先在1990年出版的《历史地理》第8辑上撰《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一文,对唐温暖期提出异议,提出唐代中期以后转冷新说,接着在施雅凤等主编的《中国气候与海平面》、邹逸麟主编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等书及《关于唐代气候冷暖问题的讨论》一文中进一步加以说明,主要理由是长安梅树、橘树、驯象带有人工保护措施而不能作为气候温暖的指示,并对农作物生长期作了重新解释。同时列举了许多唐代寒冷的证据。近来王铮等又提出唐代气候属于混沌(Choas)状态,气候不稳定(注:王铮等《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地理学报》1996年4期。)。

笔者认为从目前的总的研究来看,唐代温暖湿润说证据更加充足。

(1)满志敏认为:"因此,就唐代柑桔经济种植分布区与现代相比,并不能得出唐代中国气候暖于现代、气候带北移一个多纬度的结论。"笔者认为满志敏先生没有将全国一级的土贡地点与分布北线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开。一般而言,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成为全国一级的土产或土贡的地区的气候因子应是十分适宜这种植物而有相当的宽容度的,故才有好的品种成为土产、土贡。如鄂州、襄州今天能种植柑桔但并不能成为全国等级的土质、土产的品质。实际上据笔者研究表明,悉州位于川西北黑水县,今天该地几乎不产柑桔了,年均温9.1度,1月均温仅-1.0度,年降雨量为827.7mm,但唐代当地是柑桔的重要产地,具有土贡品质。这说明该地区当时年均温比现在高4度左右,1月平均气温高3-4度左右。同样,唐代巴州、绵州也是重要的柑桔土贡之地。但今天虽然出产,却远非土贡品质。

(2)笔者赞同满志敏认为的用驯象、人工保护的梅树、柑桔、荔枝、竹类指示的气候特征的信度不高的结论,但在对寒冷气候指示记载的认同上与满志敏有一定的分歧。笔者认为对于中国黄河流域冬季"寒"、"大寒"指示北方寒冷气候的信度不高,因为一方面这里的"大寒"、"寒"本身没有定性,指示的温度可高可低;一方面,相反,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大寒"反而更具常态,而不寒才显异常。所以统计唐代这些地区"大寒"、"寒"意义本身并不大。这就如统计中国南方地区夏季炎热一样意义不大。相反,如统计北方地区"冬无雪"和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江河"封冻"之类才更有气候指示性。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朱士光、王元林统计唐代关中地区16个年份冬无冰雪,认为"这在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中是绝无仅有的"来说明唐代温暖是较可信的。台湾刘昭民《中国历史上之气候变迁》认为:"在唐代的三百年中,大雪奇寒和夏霜夏雪的年数都比较少,而冬无雪的年竟达十九次之多,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冠"。有关专家据物候和柑桔分布研究也表明,唐代年平均气温平均比现在高1度左右。(注:刘昭民《中国历史上之气候变迁》一书引:Shen wenhsiung,changes in China's climate,Bulletinof the American Meteological society,Vol.55,No.11,Nov,14.)吴宏岐还谈到杨仁怀等研究20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与气温波动,也表明8至10世纪为一个温暖期,当时年均温约高于现代1度左吉,称为"小高温期";又据于希贤、段万倜、龚高法等研究的物侯、雪线、植被等情况综合认为唐代年均气温高于现代1度左右,气候带纬度北移1度左右。(注:吴宏岐等《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第四纪研究》1998年1期。)

(3)唐代的区域气候研究结果也是如此。有的学者从河南历史时期寒冷变化看出,隋唐时期是"以暖为主,而后期转寒"。(注:盛福尧《初探河南历史时期的寒暖》,《历史地理》第七辑。)陈家其等建立的2000年以来江苏温度变化指数曲线表明,在相对较温暖时期持续最久的是7、8世纪,即唐代中期以前,其间很少冷冬记载。(注:陈家其等《江苏近二千年气候变化研究》,《地理科学》1998年3期。)唐代长江上游荔枝种植北界比现在高2个纬度,由此可推论当时长江上游地区年均气温比现在高1-2度左右。(注:蓝勇《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的推移与气温波动》,《第四纪研究》1998年1期。)据郭声波研究认为唐代成都有荔枝生长,但南宋就没有了。(注:郭声波《成都荔枝与十二世纪寒冷气候》,《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3期。)另唐代张籍《送蜀客》诗有:"木棉花开锦江西",知唐代成都有木棉生存,不论这种木棉是木棉属的木棉或是棉属的树棉,都是一种喜温暖的植物,今天成都这两种植物都没有自然状态的生存,可说明唐代成都气温应比现在高。刘昭民《中国历史上之气候变迁》根据杜甫在成都作《咏雨》诗谈到阴历四月梅雨型天气,认为现在成都春夏之交已经没有梅雨天气,也可见唐代成都比现在更温暖多雨。据《新唐书》和《蛮书》关于云南柘蚕生长期来看,一般是正月生而二月茧。我们知道,蚕对温度要求十分高,月均温低于20度便可能受到影响,最适温为16度到21度,气温降到7.5度以下便进入休眠状态。这样可以看出蚕的适温期比现在提早许多,说明当时云贵高原年积温比现在高。对《蛮书》卷7记载的曲、靖州以南和滇池以西的农作节气,历代争论较大。笔者取昭通坝子、滇池坝子两地节气对比看出,唐代水稻是阴历三四月播种,八月收获,而现在这些地区是阴历四月底播种,十月才收获,可见现在水稻生长期推迟并拖长,说明现在云南地区一定时期内活动积温下降,可供作物生长的的时期缩短。

(4)唐代不仅温暖,而且是一个十分湿润的朝代。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一文统计了中国历代旱灾和雨灾,表明唐代是一个旱灾相对较少的时代。陈高庸《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下册统计表明,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灾害中水灾比例最高的时期,这可能与当时降水丰沛有关。吕蔚光《华北变旱说》(《地理》第一卷2期,1937年)认为汉唐时期塞外河水普遍丰于今日。进一步研究也表明,公元630年到834年这200多年是近3000年来历时最长的多雨期。(注:王乡、王松梅《近五千年我国中原气候在降水量方面的变化》,《中国科学》B辑,1987年1期。)可见唐代气候确实比较湿润。

总之,现在看来唐代在中国2000年的历史上属于温暖湿润的时期是可信的。

一2

2.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唐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历史时期中国农牧生产的影响

王子今先生曾对秦汉气候变化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作了研究,认为两汉间的气候由暖到寒的转变,正与移动的方向由西北而东南的转变表现出大体一致的趋势,而关中和华北平原与江南的户口消长及河患消长更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相关性。(注: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化的历史考察》,《历史研究》1995年2期。)这说明气候变化对秦汉社会发展影响十分明显。

从历史地理角度来看,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高纬度的东牧地区(大漠南北)、中纬度的中国传统农业区(黄河流域)和低纬度的南方开发不足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影响巨大且各有侧重。

(1)对高纬度东牧区的影响。研究表明游牧民族的生存对草原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气温波动和降雨量的变化对牧业生产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至今草原地区的"白灾"仍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生产力更低下的中古时期,传统游牧民族相对于当时的农耕民族而言,对自然的依赖更加明显。研究表明,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有的地方牧草产量与夏季降雨量相关系数达0.68。1980年的气温偏低和夏季少雨使牧草生长期减少了五分之三的时间,加上气候寒冷,致使有的地方冬春死畜率达90%。(注:内蒙古镶黄旗气象局等《牧草生长的气候条件的研究》,《中国草原》年2期。)这种气温波动往往对游牧民族产生迁移大格局的影响。使寒冷期中国高纬度地区游牧民族形成周期性的向南推进大势。相反,如果气候相对温暖湿润,草原生态环境良好,游牧民族生产相对正常,社会往往相对稳定,对南方农业民族的影响相对较小,南方农业民族的北面压力相对小,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2)对中纬度传统农业区的影响。据倪根金研究表明,我国北方中纬度地区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日益干冷,这便造成了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向南退缩,干旱和半旱区向南扩展,农牧业区线南移,进而使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期缩短,熟制减少;同时还造成自然灾害频率增大,生态环境恶化,水源减少,水利工程功效衰落;北方水稻种植萎缩,粮食单产量下降;同时也使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和经济动物分布南迁(注:倪根金《试论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经济的影响》,《农业考古》1988年1期。)。相反,如果气候变得温暖湿润,则农牧线北移,农耕区扩大;气候转暖往往使自然灾害频率减小,农业生产相对稳定。气候转暖使供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增长,熟制增加,复种指数增大,单位面积总产量增大;单季农作物可能因气候湿热而本身生长期短,在单季产量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为提高复种指数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同时气候温暖湿润使水源更充足,水稻的种植面积拓展,粮食产量提高,而竹类、桑类植物在北方生长更好,随生物多样性而来的产出多样性往往使北方地区有更多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也就是说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往往更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传统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基础。

(3)对低纬度南方开发不足地区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影响较复杂。这种复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历史地理的研究表明,历史时期我国中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化的幅度是大大小于中高纬地区的,也就是说长江流域,特别是珠江流域气候变化幅度较小,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一方面南方地区的地表下垫面相对更复杂,山地、丘陵、平坝相兼,而地表水丰富,在上古和中古时期一些地区还处于一种原生态状况,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对这些地区的开发往往人为因子的影响更明显。王子今先生曾认为东汉以后气候日加干冷是长江中游长沙、桂阳、零陵地区户口发展,使"卑湿"地区得到更好开发的自然条件,从理论上讲似有其道理,但真正要说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进一步探索。因为唐代比东汉魏晋南北朝湿润多雨,但南方地区却得到更大的开发,"卑湿"的环境得到更大的改善。实际上从气候变化来看,如果南方地区更加干冷,对农业经济的副面影响也更大。由此看来,南方地区的开发可能还是受南北文明大移位的影响,人为的因子可能更大。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从理论上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对减弱。不过,据杨柏等人研究近百年中国亚热带地区农业气候带界限动态变化表明,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界近百年摆动2个纬距,其中双季稻北界摆动1个纬度,柑桔北界摆动近1个纬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十分大。(注:杨柏等《近百年中国亚热带地区农业气候带界限动态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学报》1993年3期。)可见直到现在气候中长期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不可低估,更何况是在唐代。

(二)温暖湿润气候对唐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1)农牧业分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唐代随着气候变温暖和一些人为的因素,农牧业地区的北线在向北推移。据学者研究表明,从战国到西汉初年,自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向东北经陕北、陇东的泾、渭、北洛河上游,晋西北山陕峡谷流域南缘龙门山,又东北沿着吕梁山、恒山,接燕秦长城至今辽宁境内,存在着一条农牧业界线。汉武帝时,北伐匈奴而取得了"河南地",设立了44个县,农垦区向北推移,农牧业北线推移到西达河套西乌兰布和沙漠和贺兰山、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北抵阴山山脉,东面沿长城一线。但东汉以来北方民族南下,使农牧区界线打乱,形成了一个农牧业杂处的交错过渡带。(注: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6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据研究表明,到了唐代农牧业界线变成了农耕区与半农半牧业的界线,且有所北移,如东段北移到燕山山脉以下,西南端向南延伸,达到陇山之西,东北端也可以伸向辽水的下游。而半农半牧区与牧区也形成一条界线,即由阴山山脉西达居延海,东达燕山山脉。在这样的形势下,农业区形成一些发达富庶的地区,如泾渭河下游、汾水下游、涑水流域、伊洛两水下游和黄河的下游。在半农半牧区里面,已经有相当的农业基础。(注:史念海《隋唐时期农牧地区的变迁及其对王朝盛衰的影响》,《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这不仅使唐代的农耕区扩大,而且使农耕区与牧区有一个缓冲地带,使唐代的边防有一定的当地给养支持,使唐代经济力量增强,军事防御更稳固,社会更加稳定。这既直接有利于唐代经济的发展,也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更稳定的社会环境。宋元以来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日加干旱少雨,多以牧业为主,经济落后,可是唐代能在西域驻军屯田,以致西北陇右地区"闾阎相望,桑麻翳野"(注:《资治通鉴》卷二一六。),西北丝绸之路也十分通畅。

(2)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产出多样性更明显。由于气候的温暖湿润,唐代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的北界更靠北一些,如水稻、蚕桑、竹类、柑桔等。这样,产出的多样性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倪根金引张养才的研究表明,历史气候温暖期单季稻在黄河流域栽培,双季稻可以推进到长江两岸;寒冷期,单季稻普遍栽培在淮河流域,双季稻在岭南地区比较普遍。历史时期气候冷暖变化,可引起单、双季稻种植地区的南北变动,其变动约两个纬距。(注:倪根金《试论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经济的影响》,《农业考古》1988年1期。)据研究表明,唐代黄河流域普遍开发了水稻田,水稻种植西起河西走廊,北抵河套、燕山南麓,南至秦岭、淮河,东至于海,分布北线比前后时期都靠北一些,分布面积也更广阔一些。(注:邹逸麟《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复旦大学学报》1985年3期。)唐代黄河流域还是重要的蚕桑生产地区,河南府、郑州、汝州、滑州、汴州、宋州、陈州、徐州、兖州、密州、虢州、相州、卫州、贝州、幽州、冀州、赵州、安东都护府、晋州、汾州、代州、并州、京兆府、岐州等都出产蚕桑,河南道、河北道是传统产区,保持发展优势,而河北和河东高纬度地区蚕桑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注:赵丰《唐代蚕桑业的地理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2期。)笔者认为高纬地区的蚕桑发展正是唐代气候温暖因素造成的。唐代在黄河流域有大面积的竹林分布,宋代在北方地区发现一些竹类根系,可能便是唐代所留。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1:"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入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根干相连,悉化为石。"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4称:"余闻秦中不产竹,昔年山崩,其下乃皆是竹头,由是言之,古固产竹矣。"所以,隋唐时期关中地区一些县设有司竹监。这种北移趋势在西南地区也有表现,如前面谈到的唐代荔枝分布比现在北移2个纬度,唐代西南柑橘种植中心比现在高2个纬度,五代北宋中国食用粉芭蕉(M.paraddisiala var sapientum)和观赏芭蕉(Musa basjoo)的分布也比现在更靠北一些,(注:蓝勇《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想唐代也然。

在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北方地区水更丰富。据王利华先生研究,中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环境仍较好,河流湖泊中栖息着丰富的鱼类,渔业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有重要的补苴地位。(注: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水环境和渔业生产》,《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4期。)

(3)可供农作物生长时间增长,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复种指数提高。由于气候温暖湿润,热量条件好,唐代可供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增长,唐五代温暖湿润时期农作物的生长期比现在长10天以上。(注:龚高法等《气候寒暖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纪念科学家竺可桢论文集》195页至212页,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年。)

据郑学檬研究表明,唐代是在四月收麦,而宋代多在五月。同样唐代的两税收取时间比宋代提早一个多月,(注: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1996年。)麦收时间的推迟必然会影响其它复种和轮作的农作物生长。

唐代岭南流行双季稻,但唐宋之际重庆涪陵一带也流行双季稻,故《舆地纪胜》卷174引《龟陵志》记载:"五月半早稻已熟,便可食新。七八月间收割已了。"与之相印证的是同时唐代涪陵一带出产荔枝,品质优良而入贡杨贵妃,也说明当地当时气候比现在温暖。

据《蛮书》卷7记载:"从曲、靖州已南,滇池以西,土俗唯业水田,种麻、豆、黍、稷不过町疃。水田每年一熟,至八月获稻,至十一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月四月即熟。收大麦后,还种粳稻。小麦即于岗陵种之,十二月下旬已抽节,如三月小麦与大麦同时收刈。"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我国稻麦两熟制。有的学者还谈到长江下游唐代也有了稻麦两熟制。稻麦两熟制在唐代普遍推广,可能与唐代气候温暖湿润而农作物生长时间增长有关。

不难想像,可供农作物生长时间增长,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自然有利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4)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提高。研究表明,在中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在温暖气候状态下,自然灾害的频率减小,而温暖气候本身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便使唐代许多粮食作物单产量提高。据吴慧先生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在元代以前粮食亩产量以唐代最高,达334斤。(注:吴慧《清代粮食亩产的计量问题》,《农业考古》1988年1期。)王铮等研究表明,唐代北方税粮比例占全国的75.9%,北宋北方地区的税粮比例占全国的54.7%,而田土比例只占全国的31%,以后北方普遍田土在全国的比例高于税粮在全国的比例,这表明温暖时期北方土地生产力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以后则相反。(注:王铮等《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地理学报》1996年4期。)

(5)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水利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在中高纬度地区的中国黄河流域更是明显。研究表明,中唐以前北方地区水利复兴,将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完全恢复,并新建了一些新的灌区。特别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中水利的恢复。据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统计唐代有水利工程253项,宋代为1048项,但唐代北方地区有103项,宋代北方地区则只有78项。这说明唐代北方地区的农业水利建设是十分突出的。这对于以北方为核心区的唐代文明兴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唐以后南方地区的水利建设持续发展,湖田、沙田、葑田、畲田、梯田等土地利用形式已屡见于记载。其中意义最大的是太湖流域塘埔圩田的形成(注:梁家勉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农业出版社,1989年。)。南方这种水利建设的高潮在宋代得以继续,而宋代北方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水利建设成就不大,南北水利建设的差距由此拉开。

(6)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与宋代相比从总体上讲,唐代北方地区的经济仍十分发达,综合国力总的来看仍十分强盛,这为进一步开发南方地区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生产力中生产工具有了明显的改进。唐以前各朝的农具发明和改进都是围绕着旱地技术的耕耘和灌溉,从唐代开始,由于江东犁的定型,水田耕作工具不断发展,为南方水稻种植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水稻种植的推广,又使南方土地进一步熟化,水稻土增加,南方农业经济形成良性循环,使唐代全国经济都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基础。据研究,唐代人口最高达7722万,每平方公里20多人,(注:杜文玉《唐宋经济实力比较研究》,中国唐史高级研究班交流论文,19年,承德。)垦田面积在800至850万顷,(注:《汪篯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人地比率在10至8之间,(注:朱国宏《人地关系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人地比率在8至10之间可能为传统中国社会的合理指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唐代文明的发达有前朝历史发展的承传积累作用。)当时有所谓"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注:《元次山集》卷七《问进士》。)连西北相对干旱的陇右地区在唐代前期也是"闾阎相望,桑麻翳野"。(注:《资治通鉴》卷二一六。)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故社会发展上有"路不拾遗,行不赍粮"、"远适千里,不持寸刃"之称。(注:《唐语林》卷三;《通典》卷七。)物质文明的发展为政治稳定、军事国力强盛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唐代在科举、疆域、文学、绘画、音乐、雕塑等方面的成就不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当时的世界范围都有十分大的影响,唐代文明由此成为世界文明史上足可以大书特书的一页,而这种文明正是以唐宋这个中世纪的温暖期为基础的。

1.唐宋间气候的由暖转冷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据满志敏先生研究表明,以百年尺度而论,有唐一代300多年中,气候冷暖可划分成两个时期,其中以8世纪中叶为转折点。从8世纪中叶至10世纪中叶,各类寒冷频繁地发生,秋季冷空气南进的时间提旱,春季时间则推迟,相应霜冻与降雪出现的最早、最晚时间都有提早或推迟。从河湖海冰冻现象研究,气候带要比现代南退一个纬度。(注:满志敏《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历史地理》第8辑。)朱士光等对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也表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至805年)以前7世纪、8世纪,气候以暖冬为主,气温偏高。而在唐代后期,即贞元年间以后的9世纪,则以寒冬为主,也有春、秋出现霜雪害稼的现象。这种相对寒冷时期一直延续到了五代时期。(注:朱士光、王元林《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第四纪研究》1998年1期。)陈家其等研究表明,近两千年气候变化,最温暖气候是在7、8世纪,即唐代中叶以前,但唐代后期和北宋气候寒冷。(注:陈家其等《江苏省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研究》,《地理科学》1998年3期。)盛福尧研究河南历史气候也表明,唐代后期转寒冷。(注:盛福尧《初探河南历史时期的寒暖》,《历史地理》第7辑。)文焕然画出的8000年中国气候冷暖示意图也表明,6至7世纪中叶以前气温高,以后开始下降至10世纪。(注:文焕然《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科学出版社,1996年。)据王铮等研究表明,880年以后至1230年间气候为混沌(Chaos)时期,880年以后,季风退缩,中国东部沙漠化加剧,总的说来,在近2000年间,以1230年为界,前期相对温暖,后期相对冷。(注:王铮等《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地理学报》1996年4期。)这就是说,880年至1230年这300多年间是一个气候转折的过渡时期。不过,以今天的气候标准来看,这仍是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即我们指的中世纪温暖期。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个时期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转折时期,其中8世纪中叶和12世纪是这300多年间两个比较明显的突变时期,而12世纪的突变在尺度上应比8世纪更大。

早在20世纪初亨丁顿在《亚洲的脉动》(E.Huntington,The Pulesof Asia,Boston,1907)一书中便提出中

宋夏金元时期的甘肃文化:大事记

夏季应该吃什么水果:柑橘

柑橘果实能润肺理气,新鲜橘汁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对人体新陈代谢有帮助,具美白效果和多种保健功效,橘瓤表面的白色丝络含维生素P,能防治高血压,具化痰功效。

夏季应该吃什么水果:木瓜

木瓜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有医疗效果。木瓜中含有一种称为番木瓜的重要消化酶,可将蛋白质类食物分解成可消化的状态,可溶解高达其本身35倍的瘦肉。所以,木瓜可用来治疗蛋白质消化障碍症。其在木瓜树的叶部及尚未成熟的木瓜果皮中含量最多。

夏季应该吃什么水果:葡萄

葡萄籽的抗氧化效果不仅是维生素C的20倍,更是维生素E的50倍。葡萄籽含有大量的OPC抗氧化剂,OPC是一种强效类黄酮,主要存在于表皮与里。红色葡萄籽尤其是OPC的有效来源,是增加人体内抗氧化活动的潜在关键,可保护免疫氧化损伤,并延缓老化过程。

夏季应该吃什么水果:桃杏

桃子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其含铁量居水果之首。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对身体健康相当有益。

杏含有柠檬酸、苹果酸、β胡萝卜素,主要用于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但生食多,易伤筋骨。

夏季应该吃什么水果:西瓜

夏季最适宜吃西瓜。西瓜富含维生素A、B1、B2、C、葡萄糖、蔗糖、苹果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等,有清热解暑、利小便、降血压的功效,对高热口渴、暑热多汗、肾炎尿少、高血压等有一定的疗效。

西瓜虽好,属寒性食物,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寒,平常有慢性胃炎、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或大便稀薄的人最好少吃。正常人也不宜食用过量,否则会损伤脾胃而引发消化不良或腹泻。

需要提醒的是,夏天感冒发烧的患者常常借助进食西瓜来补水、退烧,但是因为西瓜属于甘寒食物,不宜用于风寒感冒及感冒初期,特别是患有畏寒、无汗等症状者不宜食用。

夏季应该吃什么水果:草莓

草莓富含维生素C、B、钙、磷和钾,在植物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叶部煮沸后可当作一种收敛剂,并能治疗腹泻、发烧、口内溃疡及牙龈疾病。

请问从深圳龙华车站自驾车去湖南怀化靖州县城最佳路线?

北宋年间,961年十一月,兰州以东旱区免税。1964年6月,周琴蝗灾。一九七七年一月,秦、解等州禁止官员与戎人兑换铜钱。1983年2月,宋下令严禁戎人买卖妇女,违者处死。五月,兰州以东贫民大量流入繁峙,宋下令流民恢复营业。1986年7月,富锦县夏龙飞来一座山,阻断白水河,上游10多尺高,损毁民田数百里。1990年6月,周琴龙城、清水两县因暴雨淹死137人。1994年2月,宣政使刘恺之向全世界了解情况,统一物价,公平交易,惩办不法之徒,并解决藩部。1995年8月,严禁与西北边境地区的人通婚。1996年10月,环、清等州发生地震,城内多处房屋被毁。1001年1月,宋凤贵起义军的使者曹路演被封为王。1002年五月,欢庆、景清、宁围等州的军队选报乙军,驻于本州,名振武,晋升为禁军。1003年十二月,李攻西凉府,杀知府丁,改府为州。一四年六月,设计杀了六谷首领,夺回凉州。1005年5月,宋廷下诏,招募边民为弓箭手,阿贝尔塔马塔青儿。桓、清、荆、袁州等地也纷纷集资。1007年七月,威州地震发生。1008年一月,因大旱,青州的小麦、小米变贵,官米发函,降价。1014年六月,周琴定西村水涨船高,淹死多人。1017年3月,甘州回纥可汗夜死,夜领全州,宋朝夜封怀宁顺化可汗王。1025年六月,桓、荆、沅州属羌,巡抚被杀。1028年五月,元昊攻打回鹘,攻克赣州,赣州回鹘灭亡。1030年三月,瓜、沙州回纥隶属党项德明。十月,荆、宁、魏、伊、桓、清、秦、桀、成等州的军盐禁令解除,允许商人出售,官吏征收其税。1032年七月,宋廷下令驱逐因通商而居于秦、龙之间的河西回鹘。1036年,西夏方面,甘州升为镇远郡,设宣化府,苏州设繁河郡,凉州设西凉府。一四一年五月,范仲淹知青州。10月,陕西路被分为四路:秦风路、欢庆路、燕燕路、靖远路。1043年1月,潍州甘龙城建立为德顺军。12月,1

年,吐蕃清塘部落首领于被招安,率领部落成员12万人,被宋封为保顺。1072年5月,谷玮村作为童渊军,周琴宁远、通渭、沭阳、涞源、永宁、威远等六村被割编为童渊军。八月,王绍领兵筑渭源堡,以武胜为镇陶俊,升陶俊为西州。10月,设西河路,辖西州、贺州、周涛、周敏、童渊军。1073年,王绍收编伏羲、洮河、岷、迭当等州,扩地二千里,招兵三百余人。1075年九月,钱鉴在周敏建立,封他为陶山鉴。1077年十二月,宰熙、赫赫、周敏、童渊军设立集市,招徕商人前来赶集。1981年2月,被派驻周琴任钱监。四月,兰州修复金城关,架设浮桥。1082年2月,西夏攻西城,定西为西夏新城,改称兰州。1084年八月,周敏任光禅寺建成,纪念馆广仁禅院碑。1087年6月,西番阿里骨派人入汉,结属羌。从和河县、秦、魏、文、陇、桀、成等州,以及和德顺的军队,都有不少先遣队。1991年9月,承州刺史刘思道重建完毕。宋初,边境地区的肇州县有许多学校,这些学校因战争而荒废。这是四道上任后重建的。1092年9月,兰州地震。10月,周桓地震。1094年,西夏重建凉州护国寺,设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102年,岁,西河干涸。103年2月,西夏在赣州城西南角修建卧佛寺,明代又称五祖弘忍大满禅师寺、宝觉寺。105年,西河惠兰路改为西河黄阔路,不久又改为黄澜路。一六年八月,薛范在赵茜河畔的黄澜路设市。107年,秦风大旱。110年九月,西夏的瓜、沙、苏三国饥馑。117年7月,西和、欢庆、靖远发生地震。124年三月,兰州、靖远发生地震。125年七月,西河路遭遇地震,地面裂开数十尺,尤其是兰州,房屋被毁。126年11月,靖远、庆丰、永兴、西河、欢庆等地的士兵入京。南宋,1127年10月,沙州回鹘派遣特使进贡金朝。128年2月,金军骑兵进入靖远原阵地,宋将军吴军据清溪岭大败金军。129年11月,金江楼又率军攻陕。张浚赴布置防务,并以朝廷授予的廉价权,增加印钞,吸引100万斤帮助军队给养。其后8年增加2054万元,在周琴设立钱引服务,解决边防

三月,金人在秦、巩、陶等地设立雀场,与西夏和各路蕃人进行贸易。八月,郑,协定陕西驻宋川,在二州安营扎寨,直抵秦州边界,共有三千多顷,年收入十八万两。一四四年五月四月,金攻陷,宋代秦、龙十六国全部被金占领。159年四月,金主万颜良在汴京建新宫,张仲淹打通六盘山、水洛路到汴梁运材。160年二月,德顺府等地刮起大风,房屋倒塌,压死多人。那是2008年春天,山西、成都、凤凰、西和等州大旱。161年十月,乌林派吴婷、向琪在德顺治平村与金人作战。金人被打败了,然后金人攻打周琴,被吴婷和项打败。忠诚的民兵带领刘万攻克了付强城。乌林派兵收复水洛城。162年三月,金兵围袁州,袁州都督段,忠臣公全,引军民入城,金军不能不要长时间攻击它。六月,金人攻克袁州,城中百姓。一六三年一月,在秦、贡、陶等地设市。167年,金禁止在集市上出售米、面、羊、木薯,并禁止可作为军品的物流进入外界。172年7月,金世宗关闭保安、兰洲市场。174年十月,宋在宕昌设市,以马换夷羌,西路骑兵称雄天下。176年7月,河西诸州发生旱灾、蝗灾,庄稼绝收。年,西夏在一真县立了黑水桥碑,又名黑河建桥敕碑或西夏告黑水河诸神敕。公元178年七月,宋将军吴婷在解、成、西河、丰州等地设农场,广招人耕种。183年,成州、西河遭受严重歉收,宋将军吴婷极力救灾。184年五月,解州白水河泛滥,决堤,毁坏了许多房屋和寺庙。公元189年七月,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冀、成、丰、等州遭受霜灾,多种农作物死亡。191年7月,金加强了对专卖市场的管理,但东胜、青州、涞源等地的专卖市场依旧。年,山西、成都、西和、峰峰四州大旱,小麦绝收。在1996年,秦晋地区的年拍卖额为12209.90万元。金人在灵台县郭盛寺铸造铁钟。一九九七年,应西夏要求,徐福、鲍安、兰州在市场上竞争。一五年,蒙古铁木真派出骑兵

216年10月,金胜德顺府成为长一支军队。公元218年为年号。宋朝因战事,免天水军差租差役,西、西州免十之七,成州免十之六,李、河池免十之五。219年6月,平凉地震,金派视察灾情,劝勉军民。120年春,蒙古汗国木华黎军攻克荆、元。八月,宋与西夏相约攻金。宋朝统帅率军攻打、秦、龚、冯,并召集陕西五路官员抗金。123年,正是当年冬天,金兵攻陷惠州。周惠被西夏把持了近四年,现在归金所有。124年5月,成吉思汗率兵攻魏州。十一月,西夏遣使投降,沙洲将其围困。126年三月,河西诸州大旱,百姓无食。五月,蒙古兵围攻苏州。破城后,苏州106户居民幸免于死,苏州市民全部被。六月,蒙古军攻破赣州。七月,成古斯汗领兵攻西凉府,于是霍洛郡、河洛郡皆陷。127年6月,西夏末年,向蒙古汗国投降,被杀,西夏亡。七月,成吉思汗死于清水县萨里的老弟子宫。1230年七月,金在大长垣与蒙古军交战。135年,宽端出镇凉州,自成封地。王世贤,总帅在贱都金昌,归附蒙古。136年三月,解、闵、迭当、当州十八番降蒙古汗国。十月,蒙古军攻破徽州,郭斌和他的士兵自焚。147年1月,藏传佛教萨迦派教主萨迦派潘迪塔贡嘎坚赞在凉州会见了蒙古王子阔端。153年八月,忽必烈进驻临洮,并派使节到大理投降。公元2005年,蒙古汗国在贺州设立吐蕃宣威都督府.1260年九月,阿里布格派阿兰达尔率军至西凉府,在甘州与浑都水师会师。一六一年六月时,蒙古汗国以王为路的廉价统帅,所有军政要员都听梁晨的节制。一六二年七月,甘州饥民。九月,沙洲和苏州没有食物。263年8月,忽必烈下令对西凉流民免税三年,并发钱帮助西凉居民。164年,在甘肃道设立总政公署。168年2月,蒙古汗国析苏州,属甘州道,自行其道。一六九年,设甘州贺州推进部,以赈济灾荒。那建安元年,设永昌路。元1280年五月,升沙州为沙州道总管理处,瓜州隶属于它。11月,张喜安县恢复,并转移到常工路。救济常工和其他道路上的饥民,避免他们的奴役。281年一月,屯田于苏、沙、瓜州。10月,任命河西织女举师,赐钞一万锭,交河西省资助。公元183年一月,常工苏正廉巡察司改为河西贝隆路,苏正廉巡察司迁至甘州。公元185年三月,宣传司、交通司、苏掌管税务。四月,甘州归中书省,设宣威部,隶宁夏。186年,中兴省迁至甘州,建立甘肃省。省内设立甘州道,统一七路二州五州,为甘肃之始一个省的正式建立。187年七月,中兴府划归甘肃省。2000年,常工下雨下冰雹,苍蝇成了灾难。曾河西陇右路苏正莲来访处。188年九月,赣州旱灾饥馑,4400石免税。11月,常工路屡遭饥馑,发函免租一半,发钞三千赈。290年三月,甘州道饥,永昌站饥,贩奴甚多。191年3月,蒲甘州转运司。192年四月,甘肃省解禁,酒收。九月,诏甘肃、苏,安置两州交界瓜沙流民,划作农耕。那些不能这样做的人被给了农具去放牛。公元193年六月,甘肃等地旱灾饥馑,米价暴涨。8月,在陕西汉中路苏正廉拜见奏后,周琴被恢复为驿站。194年六月,甘肃等地米价暴涨,禁止酿酒。195年1月,八卦、沙洲等州定田。5月份,锦州、惠州、西河、宁远等地出现暴雨冰雹天气,麦麦绝收。6月,庆阳、周桓和安溪遭受旱灾。七月,500多名来自甘和凉州的帝国工匠转移到襄阳。1年一月,赐甘肃省钞十二万,盐三万。1998年2月,沙洲鼠害庄稼。303年一月,甘肃、陕西两省因三十岁不能收成而禁止酿酒。二月,陕甘两省奉命救济凤翔、秦、巩、甘州、鹤壁等地灾民。6月,甘肃奉命修建阿合滩、瞿有浩漕运。304年二月,庄浪道成州。306年一月,增设甘肃王浑木墩驿站。四月,威武的西宁王奉命率军在甘肃等地。308年,中书省、枢密院、总政院奉命在河西各部门配户增马,进行河西二十驿。8月,瓜州和沙州的土地开垦工作得以恢复。1930年7月,赣州发生地震,狂风大作,雷声隆隆。311年7月

三二一年六月四月,荆州雨雹,灾民房租免。五月,赈济常工,阶州饥民。11月,岷县遭受旱灾和流行病,提供救济。324年二月,河州饥馑,送粟救灾。3月,临洮滴道县遭受旱灾和饥饿,提供了两个月的大米救济。6月,甘肃的农作物因雨水受损运河和农田,食物供应了两个月。渭河泛滥,淹没了沿河的许多房屋。靖州农田干旱。七月,常工很饿。8月,周琴季承县的暴雨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洪水,泥土来到来古河,变成了一堆堆的土堆。9月,温州遭遇暴雨和山体滑坡。1325年二月,甘州蒙古邮局饥馑,提供三月粮。四月,陇西、周琴饥馑,赐三万锭赈济。鲁公付强县的暴雨和滑坡。5月,周涛和临洮县向狄道和常工支付了5.5万锭。六月,山迁于秦周琴安县。八月,恭长府静宁县下着雨,下着冰雹。1926年5月,荆州饿死禁酿。6月,常工是一个大雨和冰雹的县。327年八月,常工通渭县发生山崩。328年五月,荆州灵台县发生旱灾。在甘陕交界的,冬春之交,麦苗枯死,秋粮不种,庄稼不收,人与人之间互相蚕食。1929年9月,甘肃沙洲、茶坝等邮币1500枚,予以救济。130年三月,常工、兰州、临洮、定西等地人民饥馑,发钞3500两。四月,吐蕃等地杜绝百姓饥馑,命诏赈济。7月,通渭滑坡压死人的房子。七月,常工公路属于陨石霜冻杀死庄稼的县。11月,陕西奉命救济贺州蒙古屯田两个月。131年2月,设立甘陕广教总管理处,负责僧尼的管理。一三三三年八月,常工徽州山崩。9月,周琴大滑坡。11月,钦州地裂山塌。公元134年四月,成州旱灾饥馑,下令从仓库中取出银票,出米赈济。135年3月,河州路上下了10天的雪,雪深8尺,牛、羊、骆驼、马十分之九被冻死,人民饥寒交迫。7月,西州、惠州的雨雹造成人在美国饥饿的情况下,发放了大米救济。136年二月,甘肃逃兵获准复业,免罪。5月,周琴滑坡。138年七月,公长福崩,。公元1340年六月,周琴季承县发生山崩。1943年2月,周琴季承县、宁远县、恭王府县、付强县发生山体滑坡和洪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1344年六月,常工陇西县饥馑,家家户户借常收三斗小米,待收成后归还官。1952年3月,甘肃西部发生地震,持续100多天,破坏了城墙,改变了山谷,特别是定西、徽州、静宁、庄浪等地。州厅中墙倒塌,获弩五百余支。长辈留了下来,矮的9尺。没人能抓住他们。为了和平,定西公司

一三六八年六月,青阳府下雹下雨。大的像个罐子,小的像个小球,平地一尺多厚,压死苗,压死庄稼,压死动物。那是元朝灭亡的一年。

从深圳龙华车站出发,可以选择以下路线前往湖南怀化靖州县城:1. 沿S34宜昌高速公路(龙华收费站)直行至G70福银高速公路,然后转右上G4京港澳高速公路,继续行驶至G107国道,最后转入G65包茂高速公路,经过怀化市区,最终到达靖州县城。2. 沿S34宜昌高速公路(龙华收费站)直行至G60沪昆高速公路,转左上G76厦蓉高速公路,经过长沙市区,再转上G60广昆高速公路,最后转入G65包茂高速公路,经过怀化市区,最终到达靖州县城。以上两条路线均为较为常用的路线,根据交通和天气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路线前往即可。同时,建议提前查看和了解当地交通和道路状况,保持安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