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卫星有哪些_中国气象卫星有哪些国家

太长了,不知你有没有耐心看。

中国卫星

(一)东方红一号卫星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6%AB%B7%BD%BA%EC%D2%BB%BA%C5%CE%C0%D0%C7&z=0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1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的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自重173千克,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初始轨道参数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倾角68.5度,运行周期114分钟。卫星外为直径约1米的近似球体的多面体,它以20.009兆赫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

(二)返回式卫星

从14年到1996年,中国共发射了17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有16颗按正常返回地面。它们当中最长的在太空飞行15天,送回的大量遥感资料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返回式卫星上良好的微重力环境,为开展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微量力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卫星质量1800-2100千克,工作寿命3-15天。

(三)东方红二号甲卫星

://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6%AB%B7%BD%BA%EC%B6%FE%BA%C5%CE%C0%D0%C7&in=14275&cl=2&cm=1&sc=0&lm=-1&pn=4&rn=1&di=2709559000&ln=27

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是在东方红二号卫星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它也是一颗双自旋稳定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该卫星1988年3月7日首次发射,现已发射3颗,分别定点于东经87.5度、东经110.5度、东经98度,覆盖个中国。此型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内通信、广播、电视、传真和数据传输。外形尺寸直径2.1米高3.68米的圆柱体卫星质量441千克,有效载荷4个C波段转发器,工作寿命4年半。

(四)东方红三号卫星

://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6%AB%B7%BD%BA%EC%C8%FD%BA%C5%CE%C0%D0%C7&in=10661&cl=2&cm=1&sc=0&lm=-1&pn=3&rn=1&di=356111892&ln=26

东方红三号卫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射的通信卫星中,性能最先进、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卫星,达到了国际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东方红三号卫星于19年5月12日发射,5月20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东方红三号卫星用全三轴姿态稳定技术、双组元统一推进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等先进技术,可满足国内各种通信业务的需要。

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2220×2200×1720(毫米)的双翼六面体,双翼展开后总长度为 18.096米。

卫星质量:1206千克(静止轨道),有效载荷24个C波段转发器,工作寿命8年。

(五)风云二号卫星

://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7%E7%D4%C6%B6%FE%BA%C5&in=11803&cl=2&cm=1&sc=0&lm=-1&pn=1&rn=1&di=1917286532&ln=362

风云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于19年6月10日发射,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它主要为提高中国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及气象科研服务。卫星用双自旋稳定方式,星上装载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数据收集转发系统能取得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它还可收集气象、海洋、水文等部门数据,收集平台的观测数据监测。

主要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直径2.1米,高1.6米的圆柱体

卫星质量:起飞时1369千克,工作寿命3-4年。

(六)一号卫星

://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7%CA%D4%B4%D2%BB%BA%C5&in=9487&cl=2&cm=1&sc=0&lm=-1&pn=44&rn=1&di=487828684&ln=111

一号卫星是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无线电传输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将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在中国3个地面站配合下,卫星传输的遥感图像可覆盖中国全部陆地、海域和大部分邻国的全部或大部分领域,并可获取国外任一区域的地面图像信息,经地面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供用户使用。一号卫星1988年经中国和巴西批准、进行联合研制。

外形尺寸:2000×1800×2250(毫米)的单翼六面体

卫星质量:1540千克,有效载荷五谱段CCD相机等,工作寿命2年。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的飞行器.目前各种型号的中国火箭有: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

1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

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7.3×105 N,还有4个可以遥控的游动发动机(总推力4.7×104N),能将1.8 t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4年11月首次发射,由于一根导线有暗伤,导致飞行试验失败.1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

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 t左右,命名为“长征二号丙”,多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发射表明:“长征二号丙”设计方案正确,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3、长征二号E即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绑式(也叫集束式)运载火箭,它是以经过改进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作芯级(一级加长4.6 m,二级加长5.2 m)第一级箭体上并联4个长15.3 m,直径2.25 m的液体助推火箭.上面级和卫星都装在直径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内,全箭长49.7 m,芯级直径3.35 m,芯级一级发动机4机关联,加上4枚助推火箭,总推力为6×106N,可把8.8 t有效载荷送入200 km的圆轨道,1988年底获准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预定目标.1990年7月16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和一模拟有效载荷准确送入轨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个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属罕见,它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满足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奠定了基础.1992年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美制第二代通信卫星.

这种火箭,如配以中国的固体推进剂的上面级可将3 t的有效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配以液氢液氧推进剂上面级,构成“长征二号E/HO”,其同步轨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4.8t.

4、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组成的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总长44.56 m,起飞质量202 t,起飞推力2.8×106 N,第氢氧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启动.其同步转移轨道推力为1.4×104N.年1月29日首次发射,由于第发动机二次启动不正常,卫星进入近地轨道运行.经过70个昼夜的奋斗,4月8日再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5、“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同步转移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种大型液体火箭,全长52.5 m,直径和整流罩均超过长征三号,起飞质量241 t,起飞推力3×106 N,火箭质量近40 t,自1986年2月开始研制,重大技术有30多项,其中火箭的推力氢氧发动机,冷氦加温增压系统,动调陀螺四轴平台,低温氢气能源双向摇摆伺服机构等4项技术已属世界一流.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倾注8年心血研制的这种运载火箭,至今发射3次,均获成功,巍巍长箭涉三关,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一页新的篇章.

首试锋芒送双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4时34分,最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一颗“实践4号”空间探测卫星和一颗模拟卫星送上太空.

前功尽弃经磨难.第二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于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时2分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成功,火箭点火升空后,经过24分钟飞行,把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送入近地点20.58 km,远地点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完成第三次变轨,进入巡航姿态.经过三次变轨后,卫星已在准同步轨道上运行.由于星上姿态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达到进入同步轨道的目的.19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地将“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6、长征三号乙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于19年8月2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菲律宾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 000 kg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这是长征火箭第46次成功发射,也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第12次执行商业发射服务合同.

“长征三号乙”火箭全长54838 m,起飞质量426t,可将50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为28.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它充分继承了长征系列的芯级除贮箱加长,结构加强及整流罩加大以外,与长征三号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条件下二次启动能力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和同轴挠性平台等技术.火箭一级周围捆绑的4个助推器,与长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于捆绑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遥测系统在长三甲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修改,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马部海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础上设计的三轴稳定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共有30个C波段转发器和24个KU波段转发器,能向菲律宾、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马部海卫星是亚洲地区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其最大分离质量约3770kg,在轨道寿命超过12年.它将定点在东经144暗某嗟郎峡 .19年10月17日凌晨3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升空,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远地点47 922 km近地点201 km,倾角24.4?,卫星质量3 700 kg,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48次发射.

7、风暴一号是两级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制,火箭长32.6 m,直径3.35 m,起飞推力2.8×106 N,起飞质量191 t,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级发动机由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二级发动机由一台主发动机和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制导系统用平台一计算机全惯性系统,姿态控制用有源网络校正装置,贮箱用主强度铝合金材料,用自然增压方案.“风暴一号”可把1 5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为了提高运载能力,用了大幅度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发动机混合比偏差,一级用耗尽关机.二级主发动开机后用游动发动机小推力飞行入轨等措施.为了提高轨道精度,用了速度导引有机结合的制导方法,为了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攻克了结构动力学和多星分离运动学的技术关键.

15年以来,“风暴一号”先后发射了六颗卫星.它们是三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三颗卫星.

8、长征四号是一种多用途常温推进剂运载火箭,具有性能优良,结构可靠,成本低廉,发射场通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由上海航天局研制.

“长征四号”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全长41.9 m,改进的一、二级直径为3.35 m,新研制的直径为2.9 m,火箭起飞质量249 t,起飞推力3×106N.“长征四号”在总体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加长一级推进剂贮箱4 m,加大一级发动机推力2×105N,用两台5×104N推力的发动机,减轻结构设计质量约300 kg,使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该火箭运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250 kg,运送90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650 kg.“长征四号”在国内大型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了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三子级全程氮气压力值增压输送系统,三子级双向摇摆发动机.无水肼表面张力定箱,单层高强度铝薄壁共贮箱等多项先进技术.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两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均获圆满成功.“长征四号”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卫星整流罩,可适应不同质量和尺寸的有效载荷,也可一箭多星发射,这为承担多种卫星的发射业务,特别是为发射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卫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附:

主要数据 长/m 芯级最大直径/m 起飞推力/N 运载能力/t 轨道/km

长征一号 29.46 2.25 1.04×106 0.3 400

长征二号 32 3.35 2.8×106 1.8 近地

长征二E 49.7 3.35 6×106 8.8 200

长征三号 44.56 3.35 2.8×106 1.4 同步轨道

长三甲 52.5 3.35 3×106 2.5 同步轨道

长三乙 54.848 3.35 5.0 同步轨道

风暴一号 32.6 3.35 2.8×106 4.8 200

长征四号 41.9 3.35 3×106 1.25 同步轨道

://image.baidu/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B3%A4%D5%F7%D2%BB%BA%C5%BB%F0%BC%FD&z=0&fm=rs1

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卫星 、海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天文卫星和空间探测卫星等15类。

一、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

“东方红一号”(NSSDC ID: 10-034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

东方红二号卫星是中国二十世纪末用于远距电视传输的主要卫星,该卫星用地球同步轨道,分别定位于东经87.5度、东经110.5度和东径98度等处,能覆盖中国全境及周围一些地区。

东方红三号卫星是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传输、广播、通信及数据传输等业务。卫星上有24路C频段转发器,服务范围有中国大陆、海南、台湾及近海岛屿。

东方红四号(DJS-2/DFH-4)是一种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通讯卫星平台,用于替代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的中国第三代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除了供中国使用外还出口到了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

二、北斗系列导航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能向有更高要求的授权用户提供进一步服务,军用与民用目的兼具。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又称为北斗一号,是中国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即有源区域卫星定位系统,在卫星的寿命到期后(设计值8年),系统已停止工作。

正式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被称为北斗二号,是中国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BDS,曾用名COMP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词一般用来特指第二代系统。此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目标是对全球提供无源定位,与全球定位系统相似。在中,整个系统将由35颗卫星组成,其中5颗是静止轨道卫星,以与使用静止轨道卫星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兼容。

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中国的气象卫星为风云系列卫星,目前有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D、E、F星,风云三号A、B、C星8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卫星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主要任务是对地观测,每小时获取一次对地观测的可见光、红外线和水汽的云图。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主要用于有关大雾、冰凌、积雪覆盖、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监测服务。 

四、""系列卫星

1号为传输型遥感卫星,运行在圆形太阳同步轨道,与赤道平面倾角为98.5度。这一代卫星综合了美国"陆地卫星"5和法国斯波特3的优点,并且比它们具有更大的应用范围,能适应多用途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具有较高的自主能力、高精度的姿态控制系统和适应变轨能力要求的轨道控制系统。1号为中国的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国土综合调查等重要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号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和空间科学试验。

五、"海洋"系列海洋卫星

海洋一号卫星,运行在高798千米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设计寿命2年。发射这颗卫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海水、浅海地形、海流特征和海面上大气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海洋二号卫星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首制星“海洋二号A”于2011年8月16日在太原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主要搭载微波遥感器,完成对海洋水动力环境的监测。“海洋二号A”上具有四种有效载荷: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微波辐射计。卫星可完成对星下点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速风向、海表面温度、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态水含量以及海面降水、海冰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