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古今异义词(100),通字(80)和千古名句(100)

2.古今异义词?

3.高一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及译文

4.急!!阿房宫赋中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5.阿房宫赋中的典故及解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今异义了_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全文如下:

阿房宫赋

唐 ·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长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水波上,天空没有起云,何处飞来了苍龙?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之中,一宫之内,气候却不相同。

六国的妃嫔侍妾、王子皇孙,离开自己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那是宫女们燃起了椒兰在熏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她们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韩魏收藏的金玉珍宝,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世世代代,从他们的子民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旦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刘邦一举攻占函谷,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注释

(1)阿(ē)房(páng)宫:秦始皇所建宫殿,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

(2)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3)一:统一。

(4)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5)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

(6)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7)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

(8)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宽广而流动的样子。

(9)廊腰缦(màn)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

(10)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11)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

(12)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

(13)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焉,盘旋的样子。囷囷焉,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焉,相当于“然”,意为......的样子。

(1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1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16)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

(17)冥迷:分辨不清。

(18)东西:一作“西东”。

(19)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

(20)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21)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22)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2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

(24)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

(25)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26)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27)杳:遥远得踪迹全无。

(2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29)缦立:久立。缦,通“慢”。

(30)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31)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这里说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数,形容阿房宫很大,有36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宫女。

(32)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

(33)剽(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人,民。

(34)倚叠:积累。

(35)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36)逦(lǐ)迤(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37)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38)奈何:怎么,为什么。锱(zī)铢(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9)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40)磷(lín)磷:形容物体棱角分明而突出。也指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41)庾(yǔ):露天的谷仓。

(42)九土:。

(43)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44)骄固:骄纵,顽固。

(45)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46)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

(47)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48)族:使……灭族。

(49)使:使。

(50)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

(51)不暇:来不及。

(52)哀:哀叹。

作品简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象、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作品赏析

《阿房宫赋》被选入《古文观止》卷七,全文除了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外,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内容结构上看,此赋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12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先写“妃嫔”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逸。“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这是说“人同此心”,但继之而来的“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却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以下数句尤其精彩:“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紧承“嗟乎”以下各句而来的。“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秦”“人”并提。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语总括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然后用“使”字领起,摆出一系列罪证。秦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证是不胜枚举的。文学创作的特点在于通过个别表现一般,因而在一篇作品中也用不着从各方面罗列罪证。即从阿房宫着笔,就前半篇的叙写作出了逻辑的推演。一连串用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句,形象地表现了“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句句喷薄而出、层层推进,到了“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已将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全盘托出。再用“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从反面一逼,便逼出“戍卒叫,函谷举”的局面,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终于埋葬了统治者。而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也随之化为灰烬。

接下去,还不肯正面说破,却以无限感慨揭示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既指出六国与秦的所以亡,又指出倘能“各爱其人”,就不会亡。这才将笔锋转向“后人”——主要是当时的统治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行文至此,作者以饱含的笔墨成功地表现了他的创作意图,结句更有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此赋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在不长的篇幅中,将宫殿建筑之恢弘壮观,后宫之充盈娇美,宝藏之珍贵丰奢,表现得层次分明而具体形象,由此得出秦始皇之所以统治不能久远,即在于暴民取材、不施仁爱的结论,为当时最高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警示。

创作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之孙,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杜牧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纳。著有《樊川文集》。1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求古今异义词(100),通字(80)和千古名句(100)

一、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名句

名句较多,摘录部分如下: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阿房宫赋》原文

阿房宫赋

唐代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有不见者 一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阿房宫赋》译文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四、《阿房宫赋》简介

《阿房宫赋》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之一。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五、作者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

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

的妻子.

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

,表示大约,不确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

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今,妻子的配偶.

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

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

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

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

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

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

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

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

,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

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

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

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

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

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

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

,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

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

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

“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

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

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

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

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

级报告.

43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

使人知道.

44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

少,不重要.

45辛苦:古,辛酸斯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

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6侥幸:古,,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

分,意外获得成功.

47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

妻.

48少年:古,青年,如“吾与当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

,少年儿童.

49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衷,志气日益微”;

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50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

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51错置:古,相互交错,如“嘉木异石错置”;今,放错了地

方.

52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

兽的东西.

53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今,一同回去.

54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

小”;今,动词,描述.

55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

特异,业绩突出.

56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

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7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

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8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

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9落后:古,行动落在后面,如“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今,思想不进步.

60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

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61吹嘘:古,嘴里嘘气,如“那十一个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

吹嘘”;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62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

右边.

63细作:古,侦察军事情报的人,名词,如“孔明急唤细作问

之”;今,小气,吝啬,形容词.

6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

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65理会:古,办法,名词,如“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

不知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今,关心,在意,

动词.

66约束:古,准备,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

;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67萧条:古,空虚,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今,寂寞

冷落,毫无生气.

68整顿:古,整理,如“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今,使

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69曲意:古,委婉,如“十娘亦曲意抚慰”;今,违反自己的

本心.

70同志:古,形容意见相同,如“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

今,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共同奋斗的人,或人们惯用的彼此

之间的称呼.

71方面:古,独当一面,如“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

”;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72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73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 而反,腹犹果然

”;今,与事实相符.

74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75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

的触角.

76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

77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今,没有功劳.

78部署:古,分部安排,如“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今

,安排,布置.

79作案:古,作几案,如“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今,进

行犯罪活动.

80舅姑:古,公公婆婆,如“既而将诉于舅姑”;今,舅舅和

姑姑.

81流涕:古,流眼泪,如“言讫,嘘唏流涕”;今,流鼻涕.

82通达:古,到达,如“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今,通

行无阻.

83珍重:古,保重,如“负载珍重,不复言矣”;今,爱惜.

84失意:古,意见不合,如“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今

,不得志.

85谴责:古,处罚,处分,如“前所谴责,因而获免”;今,

斥责,责备.

8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

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8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今,暴虐,没有德政.

88无伤:古,没有关系,如“无伤也,是乃仁术”;今,没有

受到伤害.

89妻子:古,妻子和儿女,如“兄弟妻子离散”;今,只指妻

子,不指儿女.

90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91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

和国.

92意气:古,辞意和语气,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志趣和

性格.

93勤勤恳恳:古,诚恳的样子,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勤

劳而踏实.

94寒心:古,因恐惧而心冷,如“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今,失望而痛心.

95变色:古,变了脸色,如“同子参乘,袁丝变色”;今,变

了颜色.

96苟合:古,以苟且的态度来适应皇帝的心意,如“苟合取容

”;今,不正当的结合.

殷勤:古,感情深厚,如“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今,热情而周到.

98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

,亲密而周到.

99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

也?”;今,尘土.

100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

,品德低下.

====================

常见通字:

1.“共”通“供”,供给

2.“阙”通“缺”,侵损

3.“说”通“悦”,心服

4.“知”通“智”,聪明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 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

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

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敛不凭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

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6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

见.

6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

仆偿前辱之责.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7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7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7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7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8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8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82 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8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8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8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8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8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8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90阳通佯,装,如:皆阳应曰.

9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9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

千古名句:

事理哲理

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风花雪月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9、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

1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仇恨悲欢

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6、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7、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8、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9、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10、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晏殊《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虫鱼鸟兽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5、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6、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秋归辋川庄作》

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0、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春夏秋冬

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苏舜钦《夏意》

6、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沁园春·长沙》

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9、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

10、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山河湖海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5、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6、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7、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9、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自闲。

——白居易《白云泉》

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读书写作

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诗 / 偶成》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诗》

3、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4、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赵恒《劝学诗》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

8、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9、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陆游《读书》

相思别离

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

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晏殊《玉楼春》

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韦庄《应天长》

7、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佚名《凤求凰·琴歌》

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

9、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10、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陈端生《寄外》

珍贵友情

1、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

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何处》

爱国忧民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及译文

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

《核舟记》的古今异义词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wéi)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chǎng)者为舱(cāng),篛(ruò)(箬的通体字,箬竹之意)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xīng)”,石青糁(sa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古文翻译

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核桃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情景。核舟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有八分多,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竹笋壳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著浓密的胡须的人是苏轼(苏东坡),佛印(一个和尚)在右边,鲁直(黄庭坚)在左边。苏东坡、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手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抚著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露胸膛露出两乳,擡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卧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并且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著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著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著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水壶,那个人眼睛正视著(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钩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箬竹叶做的船篷、刻了船桨、刻了炉子、刻了茶壶、刻了手卷、刻了......>>

古今异义词 30分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感 *** 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好!

学习进步哦!

及时纳,谢谢。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751313?wtp=tt

古今异义词,急 50分

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4.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11.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

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3.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14.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1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17.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8.去:(古义:离。今义:到 ……(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9.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春社近(《游山西村》)

20.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於姓氏。)

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2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22.虽:(古义:即使,表示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虽人有百手(《口技》)

23.股:(古义:大腿。今义: *** 。)

两股战战(《口技》)

24.文理:(古义: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5.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著。)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8.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

急!!阿房宫赋中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高一# 导语《阿房宫赋》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之一。以下是 无 整理的《高一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原文 篇一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XX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译文 篇二

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长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水波上,天空没有起云,何处飞来了苍龙?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之中,一宫之内,气候却不相同。

 六国的妃嫔侍妾、王子皇孙,离开自己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那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那是宫女们燃起了椒兰在熏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她们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韩魏收藏的金玉珍宝,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世世代代,从他们的子民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旦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XX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3.一词多义 篇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数作动,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专一)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形,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属)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5、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或师焉,或否焉(代词,它)

 ③且焉置土石(哪里)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代词,在那里)

 6、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表并列)

 ②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

 ③谁得而族灭也(表递进,并)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

 ⑤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表递进,并且)

 7、夫:

 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于拒秦(语气词,不译)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句首语气词,表示议论,不译)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

4.词类活用 篇四

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作动,统一)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作动,坐辇车)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作状,在早上,在夜晚)

 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作名,搜集保存的金银珠宝)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名作动,把……当作……)

5.古今异义 篇五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结构精巧;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斥)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古义:搜集保存;今义:收集保藏。经营:古义:治理营造;今义:筹划、、组织。精英:古义:精华;今义:出类拔萃的人。)

阿房宫赋中的典故及解释

特殊句式:

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白话释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

2、省略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白话释义: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创作背景:

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巴蜀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河流缓缓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像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复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暖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凉。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氛冷暖却截然不同。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从早到晚吹拉弹唱,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对待它们,也不怎么爱惜。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撑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突出的钉头,比谷仓中的粟粒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的城廊还要多;单调而少变化的音乐,比市集中人们的言语还要多。(这)使天下人口里不敢说,心里却充满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刘邦攻破;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散句分析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 重点考察:钩心斗角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像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复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暖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凉。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氛冷暖却截然不同。

(4)明星荧荧......杳不知其所之也:(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重点:(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