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央视新闻频道所有女主播的姓名?

2.如何正确使用防晒霜?

3.海信中央空调质量怎么样?还有价格

4.青岛港普通工人谁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

5.许振超的感人故事

青岛天气24小时_青岛天气24小时实时天气预报

1.福建去青岛

这几天正好,福建到青岛的快递到青岛要几天?通常需要大约三天。

这取决于你的订单的卖家和交货时间。有的卖家48小时内发货,有的24小时内发货,有的上午发货,有的下午发货,所以到了青岛你收到的发货时间会不一样。有的可能快,有的可能慢。也就是蔬菜水果属于易腐食品,快递速度比正常情况下要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2.福建去青岛需要隔离吗

不需要

3.福建去青岛最佳路线

高铁线路每天只有一站:青岛高密潍坊青州淄博章丘济南枣庄徐州东苏州东淮南东合肥南武威铜陵北南岭绩溪北黄山北婺源上饶武夷山东南平北福州G244青岛-福州08:13-18:54运行时间10小时41分当天到达。

4.福建去青岛要隔离吗

不需要隔离。个人s体温正常,没有发烧。一份核酸检测报告就够了。

5.福建去青岛需要核酸吗

需要乘车的乘客,必须经过48小时的酸性测试,才能进入进出站。还能更好地实现疫情的防控。

6.山东青岛到福建

I我是青岛人。我我在福州已经两年了。青岛的城市建设比福州好,尤其是沿海。福州虽然是沿海城市,但主要不是沿海开发。青岛美国的经济实力比福州更发达例如,美国有许多大企业,但福州只有几家。福州每年都受台风影响,青岛没有这些自然天气灾害。青岛美国的旅游业比福州好s,崂山,啤酒节,文化等。它福州只有鼓山,这没什么意思。青岛人豪放,福州人商业头脑发达。福州有不少小区,还可以。水煮鱼到处都是,很好吃。老福州也有特色小吃。

7.福建去青岛要多久

我从山东青岛流亭机场飞到长乐机场。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那里!

8.福建去青岛动车票价

K70次列车是从胶州半岛青岛开往东南沿海福州的特快列车,始发站在青岛,目的地在福州。青岛站发车时间06:15,09:30到达福州,全程27小时15分。列车停靠站:青岛、青岛北、蓝村、胶州、潍坊、淄博、济南、泰山、兖州、邹城、滕州、枣庄西、徐州、萧县、淮北、杨过、阜阳、潢川、光山、新县、麻城、蕲春、武穴、九江、三明北等

010到1010,合肥只有一趟车,是福州到青岛的。如果有公共汽车,一天有两趟火车。票价早晚170左右,10个小时左右。火车要17个多小时,卧铺票价才200多。或者你可以从蚌埠出发,那里有很多火车。

010-102010年2月13日,上海到福建泉州需要做核酸检测。现在全国各省区都要做核酸检测,因为上海是大城市,外来人口特别多,鱼龙混杂。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为了他人的健康和责任,我们有必要自觉做核酸检测。

谁知道央视新闻频道所有女主播的姓名?

跟团,消费能比较低些。如果自助游,可以参考:往返交通工具你们自己计算,住宿大概60-120标准间独立卫浴/天。景点就是崂山和海底世界,大概费用在300/人。

中山公园 ,八大关、五四广场、奥帆基地(沿海一线大部份免费)

沿海风光游:栈桥---天后宫---海军博物馆---小青岛---鲁迅公园---小鱼山---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青岛八大关和上海外滩,天津五大道,并称“万国建筑博览会”,是青岛的精华所在,强烈推荐)---太平角---音乐广场---五四广场(建议自备午餐,中午可以在一浴边享受阳光海滩边用餐)

D2:名胜经典游:崂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以“海上名山第一”著称,建议走南线,太清宫,八水河沿线,不建议坐索道,徒步两小时可到上清宫)---极地海洋世界(如果去过北京或者大连的就不用去了,大同小异;若准备去,最好早点到,旅游旺季,要排队的)---奥帆中心

D3:异国风情游:中山路(劈柴院,汇集青岛特色小吃,是青岛最早的美食城)---天主教堂---老市府---基督教堂---信号山---啤酒博物馆---天幕城(从信号山下来可以去迎宾馆参观一下,然后坐217路车到台东,去啤酒博物馆和天幕城都很方便)

到中山路劈柴院转转吧,里面有不少岛城名吃(推荐春和楼的香酥鸡,老字号,招牌菜)

另外,有两个地方也应该去看看,一个是天幕城(这个纯粹看看就行了,吃的比较宰人,里面的建筑很有特色,都是仿照青岛的著名景观建造的),一个是登州路啤酒街(有家海蛤蜊音乐餐厅不错,我和朋友经常去吃,他家的烤蛤蜊很好吃),这两个地方很近,如果去啤酒博物馆的话,顺便去就可以了。

另外,住宿方面,如果图方便,就住如家,锦江之星,莫泰168等快捷酒店,基本上每个区都有。现在的背包族很多都选择青年旅舍,青岛的凯越国际青年旅舍还行,虽然旧了点(一百多年的德式建筑,以前貌似是个教会),但也蛮有风情的。

其他就是打车和吃饭了。鐧惧害鍦板浘

如何正确使用防晒霜?

李梓萌,李小萌,杨晨,耿萨,肖艳,张璐,慕林杉,劳春燕,章伟秋,刘羽,柴璐。

李梓萌

李小萌

杨晨

耿萨

肖艳

张璐

慕林杉

劳春燕

章伟秋

刘羽

柴璐

扩展资料:

李梓萌:女,汉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新闻联播》节目主播。

17年7月出生于辽宁沈阳,199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后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曾主持《新闻直播间》、《文化报道》、《国际时讯》等栏目。2007年12月正式成为《新闻联播》节目主播 。她的语言风格清脆干练,清晰明快,顿挫有力而不乏弹性。

李小萌:13年9月20日出生于北京,1996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央视著名主持人。1996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主持中央电视台主持《半边天》5年,《东方时空》节目,后又主播《24小时》《新闻1+1》。 2008年深入四川地震灾区访,更是家喻户晓,感动中国。2010年,获得“金话筒”奖。

杨晨,女,11年10月25日出生于北京,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主播《国际时讯》及其他栏目,同时也是一名配音演员。曾为《乱世佳人》、《钢铁侠》、《阿凡达》、《甄嬛传》《魁拔2丶3》等配音。

耿萨:原名余恩慧,1966年6月11日,耿萨出生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藏族乡强曲行政村。1982年,耿萨考入甘南民族学校。1985年,耿萨进入甘南广播电台。2000年,耿萨结束了中国传媒大学研修班学习,进入中央电视台实习,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播音员,先后主持《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

肖艳:央视每晚23点《24小时》栏目主持人,曾客串主持过《新闻30分》 、《东方时空》 、凌晨的《新闻直播间》等节目。

张璐,汉族,女,河北邯郸人,身高164cm,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节目主持人,主持《新闻》、《新闻直播间》等新闻栏目。

慕林杉,18年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烟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记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2年在旅游卫视做记者,2003年进入央视新闻频道做天气资讯主持人,2004年主持《约会新七天》,2009年1月主持整点新闻,8月任《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国际时讯》三个栏目的主持人,2012年6月起主持《生活提示》栏目。

劳春燕,12年11月30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市,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记者。1995年主持上海卫视《新闻》栏目,2003年1月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6年离开东方卫视,担任央视政治与法频道《中国法治报道》和《大家看法》的主持人,2009年主持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今日关注》。2012年6月派往墨西哥俄罗斯报道G20峰会,2013年主持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 ?同年获得中国播音与主持人“金话筒”奖。

章伟秋,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中国内地女主持人,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专业,后就读中国传媒大学项目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6月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工作,任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 、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的编导、记者主持。 2002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任主播。2007年参与主持的直播报道《哥德堡号重返中国》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13年起连续三届担任中央电视台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考官。

刘羽,女,汉族,山东青岛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员,主持过《整点新闻》、《新闻》、《媒体广场》 、《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

柴璐: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05年在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0年进入《海峡两岸》,任编导、出镜记者,并于2007年成为《海峡两岸》栏目主持人,在2008年获得央视年度“十佳”优秀节目主持人称号。2009年7月,柴璐被调至新闻频道,任《国际时讯》等栏目主持人。 2012年获评广电总局青年岗位能手,2013年,获评央视新闻中心“岗位标兵”,并在第四届大学生电视艺术节被全国大学生票选为“最受欢迎的新闻女主播”,2014年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奖。

李梓萌?百度百科

李小萌百度百科

杨晨百度百科

耿萨百度百科

肖艳百度百科

张璐百度百科

慕林杉百度百科

劳春燕百度百科

章伟秋百度百科

刘羽百度百科

柴璐百度百科

海信中央空调质量怎么样?还有价格

夏天气候炎热,防晒成了很多人的烦恼。店铺中五花八门的防晒产品让人眼花缭乱,难免让人“选择恐惧”。更有怕麻烦的人干脆就不做防晒了。来自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朱凤副主任告诉我们:防晒产品选择并不难,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不同的防晒品最为科学。

众所周知,皮肤肤质可以分为油性、干性、混合性、敏感性等,每一种肤质有着自己的“个性”,挑选防晒产品要有所针对或侧重。

油性皮肤应该选购渗透力较强的水剂型、无油配方的防晒液或防晒霜,使用起来清爽不油腻,不堵塞毛孔,千万不要使用防晒油。

油性皮肤易生“痘痘”,如果“爆痘”比较严重,或是存在皮肤炎症或是皮肤破损,就要暂停使用防晒霜,出门的时候尽可能用口罩、遮阳伞、墨镜、长袖衣物等物理方法防晒。

干性肌肤一定要选用质地滋润,并添加了补水功效、抗氧化功效免疫力的防晒霜。

敏感性皮肤,为安全起见推荐使用针对敏感性肤质的专业防晒霜,或者产品说明中明确写出“通过过敏性测试”“通过皮肤科医师对幼儿临床测试”“通过眼科医师测试”“不含香料、防腐剂”等说明文字,最好选择物理性防晒品。

大家在买防晒霜时不要只看SPF数值,还要看有没有PA标志。SPF可以防止紫外线中的UVB(紫外线中的一个波段),防止晒伤,而PA是对UVA

青岛港普通工人谁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

海信中央空调质量还是挺不错的,价格也比较适中。海信空调运转噪声极小,频率范围大幅拓宽,同时机芯精密度提高,大幅减低泄露损失,过压缩损失,能效提高达5%以上。

压缩机是评定空调质量如何的一个因素之一,海信生产出的空调产品用的是国际知名的压缩机,质量越好的压缩机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运转会更加的稳定。

优质的压缩机配合上空调中多方位的灵敏温感系统,能够敏锐的控制空调制冷制热的状态,有效的实现对压缩机运转状态的优化,轻松的就能获取高效的制温效果,同时还能降低空调运转所消耗的能耗。

空调制冷原理

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液体汽化形成蒸汽。当液体(制冷工质)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气体称为饱和蒸汽。

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平衡时液体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

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为了使这一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

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液体,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信空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空调

许振超的感人故事

许振超

够普通的岗位——吊车司机;够单调的工作——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是从

车、船吊到码头。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去。然而,人们说,30年来,从他坚守的这个

普通的操作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一个一年内就两次刷

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的人——许振超。

“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1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

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在一起学习的工人中第一个独立操

作。

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

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

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十分内疚。

还有,矿石装火车装多了,工人要费不少劲扒去多的;装少了,亏吨,货主不干。

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

稳钩。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也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

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一次,许振超干散粮装火车作业,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洒漏。他便在工作之余,

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洒。再去装散粮,一抓

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个绝活——“一钩清”。许振超的活干净利

索,装卸工人们二次劳动大大减轻,谁都愿意跟他搭班。

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许振超又钻研上

了。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影响货物安

全。于是,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桥吊

一小时吊14、15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使作业效率提高1/4。

一次,一场大雾使整个码头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雾仍不散。货轮的船长

急火火地找到许振超,请求马上把集装箱卸下来。原来,该轮装载的全是冷藏箱,不料

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如不抢卸,一旦箱里温度升高货物变质,损失就是好几百万元。

一台桥吊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而集装箱上起吊用的4个锁孔,每个不过一块香皂大

小。司机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要让重达十几吨的吊具的4个爪准确插入集装箱的锁孔

中,好天气操作起来都不那么容易,何况大雾弥漫。

艺高人胆大。许振超一咬牙答应了。他在船上、岸边各安排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司

机,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集装箱位置,自己登上桥吊,精心操作。随着船上、岸边清晰

的报告声,一个个箱子一钩到位,顺顺利利全卸了下来。许振超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

的技巧,闯过了雾天作业禁区,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他在工作中发现,桥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

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他提出,这

么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司机们一听炸了窝。“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

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说出口的道理很硬,没有说出口的道理更硬:桥吊队实行

的是计件工资,多吊一箱就多挣一份钱。搞无声响操作,轻拿轻放,不明摆着要降低速

度,减少收入么?

许振超没多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他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

之间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

进找垂线。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然后,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亲自

培训骨干并在全队推广,以事实说服人。就这样,“无声响操作”又成了许振超的杰

作、青岛港的独创。

19年11月,老港区承运一批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一旦出现碰撞,就有可能

引发恶故。为了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上了武警和消防员,身着防化服全

线戒严。船靠岸后,在许振超的指挥下,练就一手“无声响操作”的桥吊司机们个个精

心操作,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卸下,又悄然无声装上火车。船东代表感

慨地说:“你们的作业简直是‘行云流水’,太神奇了!”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

当了队长的许振超,除了开好自己的桥吊,还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

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

不就省了吗?

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

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

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地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

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

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

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

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

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

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光分辨这2000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

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

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20、30根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

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

路来。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

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

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

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

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

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

2000年,队里的6台轮胎吊发动机又到了大修的时候。许振超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要

求,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组织技术骨干来完成,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节约资金。面对复杂

的维修工艺,他与攻关小组一起边琢磨边实践,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轮胎吊发动机的

大修。近几年来,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

许振超的维修技术出了名,公司奖励了他一台传呼机,许振超的传呼机一天24小时

都开机,只要桥吊有故障,随叫随到,随到随修。

掌握了修桥吊的技术,许振超仍不满足。因为作业中桥吊一旦发生突发故障,如果

不能及时排除,将对装卸效率和船东利益造成严重影响。许振超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

—“15分钟排障”。他从解剖每一个运行单元入手,不断探索,终于做到心中有数,手

到“病”除。目前,桥吊队从接到故障信息,到主管工程师到场排除,已缩短到15分钟

以内。

“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

钉。”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

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下旬,桥吊安装仍然没有大的进展。关键时刻,青

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现场发布任命:许振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年底前完成桥吊安装。

接下任务,许振超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从现在到年底一个多月不能

回去,让她放心;二是买了10箱方便面,往现场一扔。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现场办公就在工地上一个集装箱里。零下十几摄氏度

的天气,集装箱里里外外一样冷。每天早晨脸盆里的水都冻成冰坨,穿上工作鞋先要跺

几分钟。吃饭要到三里地以外,错过点只能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觉就在集装箱一角

铺上硬纸壳加大衣。有一次许振超发烧,几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一样,走路都发飘。

但晚上给家里打电话仍是那句话:“工程进展顺利,我一切都好。”

妻子许金文和女儿小雪放心不下,乘轮渡到码头上看望许振超。只见他眼里布满血

丝,嘴上裂着口子。荒凉的前湾码头空地上,只有两个铁皮集装箱。其中一个,就是许

振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里面的“家当”有三件:一把电水壶,一件军大衣,一张硬纸

壳。妻子含着眼泪说:“这么苦,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许振超笑笑说:“做心里喜

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经过40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

湾宽阔的码头上。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又加重了,走

起路来左腿常常不敢吃劲。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袜子。

随着港口西移战略的顺利推进,一个念头在许振超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提高装卸效

率,创造集装箱装卸船世界纪录!

2003年4月27日,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

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20:20分,320米长的巨轮边,8台桥吊一字排

开,几乎同时,船上8个集装箱被桥吊轻轻抓起放上拖车,大型拖车载着集装箱在码头

上穿梭奔跑。安装在桥吊上的大钟,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4月28日凌晨2:47

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

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5个月后,他

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381自然箱。

青岛港集装箱“10小时完船保班”这块品牌,让这项纪录擦得更加金光闪闪,“振

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

而许振超总是谦虚地说:“装卸效率是集体协作的结晶,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

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几十年来,许振超创出了许

多绝活儿,也带出了一支会干绝活又能创新的团队。现在,队里涌现出了许多像他一样

的装卸专家,不少技术主管成功地主持了许多桥吊的电控改造,桥吊队维修班还改进了

桥吊钢丝绳更换方式,大大缩短了换钢丝的时间——这个时间又为全国沿海港口最短。

更令许振超和他的桥吊队振奋的是,“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名牌效应,青岛港

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一年来,海内外,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寻

求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短短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

13条国际航线,实现了全球通。200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实现了24.3%的

高速增长。

在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青岛港码头访许振超时,这位朴实的“老码头”指着海

上熙来攘往的货船,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货走得快,走得好,咱心里就踏实。”

许振超的“绝活”

新华社青岛4月12日电(记者刘海民、林红梅)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绝不敢相信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会是那样神奇。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

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外国船员称“匪夷所思”,但中国的码头工人许振超出神入化

般地做到了。

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

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

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

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发恶故。当时,铁道部有关领导

和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员。泰然

自若的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候把“绝活”亮出来了。只用了一个半小时,4

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

水”般的作业,紧张了许久的船主、货主们迸发出了欢呼。

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

“绝活”。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

凭借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愈来愈多了。

“一钩准”是许振超20世纪70年代初开门机时的创造。集装箱上有4个锁孔,

从几十米高的桥吊上看下去,很难分辨,更别说用在空中摆荡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锁

眼都对齐,把集装箱抓牢靠了。但是,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就是做到了。许振超练成

“一钩准”的诀窍是,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一条线”。他的大徒弟张显新操作起

来,轻松自如,一钩一个准。他笑着说:“我练了1年才练出来的。”

“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都知道一个“四稳”

的口诀:就是在舱内起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

这四个方面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

撒出来?许振超开始练习,练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他把这种技

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一抓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来的10吨粮

食装入长12.5米,宽2.7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斗伸张开有3.4

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出了恰当尺

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高出车厢80

厘米,码头工人叫起“龙骨”。打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面要平滑,盖上

篷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

许振超发明的“二次停钩”如今已经被桥吊司机们广泛应用。他经过统计发现,桥

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

要求桥吊队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

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

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的另一个“绝活”叫“无故障运行”。结合青岛港口的实际,许振超提出了

一个核心班轮保班作业“一二三”的工作法,“一”就是“一个目标”:桥吊呈现无故

障运行;“二”就是“两个制度”:凡是保班作业,一是技术主管昼夜值班制,二是出

现突发故障15分钟排除制度;三是“三个事先”:对桥吊,保班作业前要技术主管事

先检修一遍,事先掌握船舶技术资料、作业箱量,事先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实

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的目标。之后,他们又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核心班轮

保班全部100%”的目标。

工友们都说许振超能琢磨也会琢磨,他创造的那些“绝活”推广后,铸造了青岛港

的新优势,也引领了工友们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我国码头工人许振超团队创造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林红梅、刘海民)我国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

以许振超为队长的桥吊队,创造出每小时381自然箱的码头装卸效率,近日被交通部

认定为世界最新记录。

据交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经交通部反复核实,并与世界权威机构沟通后确认:2

003年9月30日,许振超桥吊队在接卸“地中海阿莱西亚”轮的作业中,创造的每

小时381自然箱的集装箱装卸效率,刷新了世界集装箱装卸的最高记录。

2003年10月,世界航运业权威杂志《港口与港湾》专门刊发了许振超团队创

造的381箱的世界记录。世界著名船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专门写信到青岛港致贺。

此外,2002年3月4日,以许振超为队长的桥吊队,在对英国铁行公司“托米

斯轮”的货物装卸作业中,以每小时装卸299.7自然箱的单船效率,刷新了中国大

陆集装箱装卸的最高记录;

2003年4月27日夜,许振超团队在接卸“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

以每小时339自然箱的单船效率,首次刷新了世界集装箱装卸的最高记录。上一个记

录是由香港现代货柜码头于2001年2月1日创造的,单船效率为每小时装卸336

自然箱。

青岛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桥吊队队长许振超的名字,命名这一世界效率为

“振超效率”。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我国特大型亿吨港口,2003年完成

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中国港口第三位。

够普通的岗位——吊车司机;够单调的工作——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是从车、船吊到码头。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去。然而,人们说,30年来,从他坚守的这个普通的操作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一个一年内就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的人——许振超。

“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1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在一起学习的工人中第一个独立操作。

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十分内疚。

还有,矿石装火车装多了,工人要费不少劲扒去多的;装少了,亏吨,货主不干。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稳钩。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也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一次,许振超干散粮装火车作业,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洒漏。他便在工作之余,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洒。再去装散粮,一抓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个绝活——“一钩清”。许振超的活干净利索,装卸工人们二次劳动大大减轻,谁都愿意跟他搭班。

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许振超又钻研上了。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影响货物安全。于是,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桥吊一小时吊14、15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使作业效率提高1/4。

一次,一场大雾使整个码头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雾仍不散。货轮的船长急火火地找到许振超,请求马上把集装箱卸下来。原来,该轮装载的全是冷藏箱,不料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如不抢卸,一旦箱里温度升高货物变质,损失就是好几百万元。

一台桥吊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而集装箱上起吊用的4个锁孔,每个不过一块香皂大小。司机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要让重达十几吨的吊具的4个爪准确插入集装箱的锁孔中,好天气操作起来都不那么容易,何况大雾弥漫。

艺高人胆大。许振超一咬牙答应了。他在船上、岸边各安排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集装箱位置,自己登上桥吊,精心操作。随着船上、岸边清晰的报告声,一个个箱子一钩到位,顺顺利利全卸了下来。许振超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闯过了雾天作业禁区,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他在工作中发现,桥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他提出,这么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司机们一听炸了窝。“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说出口的道理很硬,没有说出口的道理更硬:桥吊队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多吊一箱就多挣一份钱。搞无声响操作,轻拿轻放,不明摆着要降低速度,减少收入么?

许振超没多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他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间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进找垂线。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然后,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亲自培训骨干并在全队推广,以事实说服人。就这样,“无声响操作”又成了许振超的杰作、青岛港的独创。

19年11月,老港区承运一批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一旦出现碰撞,就有可能引发恶故。为了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上了武警和消防员,身着防化服全线戒严。船靠岸后,在许振超的指挥下,练就一手“无声响操作”的桥吊司机们个个精心操作,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卸下,又悄然无声装上火车。船东代表感慨地说:“你们的作业简直是‘行云流水’,太神奇了!”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

当了队长的许振超,除了开好自己的桥吊,还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

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地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光分辨这2000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20、30根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路来。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

2000年,队里的6台轮胎吊发动机又到了大修的时候。许振超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要求,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组织技术骨干来完成,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节约资金。面对复杂的维修工艺,他与攻关小组一起边琢磨边实践,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轮胎吊发动机的大修。近几年来,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

许振超的维修技术出了名,公司奖励了他一台传呼机,许振超的传呼机一天24小时都开机,只要桥吊有故障,随叫随到,随到随修。

掌握了修桥吊的技术,许振超仍不满足。因为作业中桥吊一旦发生突发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将对装卸效率和船东利益造成严重影响。许振超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15分钟排障”。他从解剖每一个运行单元入手,不断探索,终于做到心中有数,手到“病”除。目前,桥吊队从接到故障信息,到主管工程师到场排除,已缩短到15分钟以内。

“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下旬,桥吊安装仍然没有大的进展。关键时刻,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现场发布任命:许振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年底前完成桥吊安装。

接下任务,许振超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从现在到年底一个多月不能回去,让她放心;二是买了10箱方便面,往现场一扔。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现场办公就在工地上一个集装箱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集装箱里里外外一样冷。每天早晨脸盆里的水都冻成冰坨,穿上工作鞋先要跺几分钟。吃饭要到三里地以外,错过点只能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觉就在集装箱一角铺上硬纸壳加大衣。有一次许振超发烧,几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一样,走路都发飘。但晚上给家里打电话仍是那句话:“工程进展顺利,我一切都好。”

妻子许金文和女儿小雪放心不下,乘轮渡到码头上看望许振超。只见他眼里布满血丝,嘴上裂着口子。荒凉的前湾码头空地上,只有两个铁皮集装箱。其中一个,就是许振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里面的“家当”有三件:一把电水壶,一件军大衣,一张硬纸壳。妻子含着眼泪说:“这么苦,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许振超笑笑说:“做心里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经过40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又加重了,走起路来左腿常常不敢吃劲。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袜子。

随着港口西移战略的顺利推进,一个念头在许振超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提高装卸效率,创造集装箱装卸船世界纪录!

2003年4月27日,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20:20分,320米长的巨轮边,8台桥吊一字排开,几乎同时,船上8个集装箱被桥吊轻轻抓起放上拖车,大型拖车载着集装箱在码头上穿梭奔跑。安装在桥吊上的大钟,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4月28日凌晨2:47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5个月后,他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381自然箱。

青岛港集装箱“10小时完船保班”这块品牌,让这项纪录擦得更加金光闪闪,“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

而许振超总是谦虚地说:“装卸效率是集体协作的结晶,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几十年来,许振超创出了许多绝活儿,也带出了一支会干绝活又能创新的团队。现在,队里涌现出了许多像他一样的装卸专家,不少技术主管成功地主持了许多桥吊的电控改造,桥吊队维修班还改进了桥吊钢丝绳更换方式,大大缩短了换钢丝的时间——这个时间又为全国沿海港口最短。

更令许振超和他的桥吊队振奋的是,“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名牌效应,青岛港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一年来,海内外,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寻求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短短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实现了全球通。200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实现了24.3%的高速增长。

在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青岛港码头访许振超时,这位朴实的“老码头”指着海上熙来攘往的货船,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货走得快,走得好,咱心里就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