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极端天气的地理小论文

2.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气候变化无常。

3.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课题开题报告和个人小结

4.初一科学小论文咋写

5.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论文、提纲及探究意义怎么写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_全球气候变暖论文参考文献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

份责任。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呗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知名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

*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

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观、环境观、道德观和消费观等

※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

※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达到就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适用方法,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可持续的观点看,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人类所处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形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调整行为主要是指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防污染为主,控污染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某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树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等。

市场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实行科学管理;行业经营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可行的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等。

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环保产品;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普及环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变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灭绝。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倡议:

节约,减少污染;

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

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

珍爱生灵,万物共存。

要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有关极端天气的地理小论文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功能的 影响(主要对中国的影响)

姓名:罗深

学号:291305116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年级:2009级

一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影响。最近几年,海啸,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在不断的发生。最近几周中国一些大的城市也遭受了洪涝灾害,而前一段时间,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正经受了严重的干旱灾害,这种极端的气候对大到人类的生存化境小到人民的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由来则正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同样对陆地水循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对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产生的影响做简单叙述。

二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调节陆地水分循环功能的影响

(一)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1]。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本文所说的气候变化默认为全球气候变暖。过去100年间地球气温虽然有波动出现,但总体上上升了0.5-0.6℃。北半球地面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约在0.6-1.4℃,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加大:北纬0°-30°N纬度约上升0.4°,30°-60°N纬度约上升1℃,60°-90°约上升2℃[2]。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主要来自大气环流变化引起的降水时空分布、强度和总量的变化、雨带的迁移以及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的变化等.间接的影响主要来自陆面过程,土地利用、地表反照率、粗糙度及界面水汽交换乃至土壤水热特性的变化.这些下垫面因素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又对气候系统有着反馈作用.因此气候变化引起了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土壤水、蒸发、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变化.水循环陆地分支由降水、出入本区的径流、蒸发及土壤水含量的变化组成。陆地水循环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受大气环流的支配,又通过陆—气间的水量能量交换对大气进行反馈。

表 一 全球十大受灾人数最多的灾害(1900-2008) [3]

国家 灾害类型 年份 受灾人数

印度 旱灾 1987.5 3.0

印度 旱灾 2002.7 3.0

中国 水灾 1998.7.1 2.4

中国 水灾 1991.6.1 2.1

印度 旱灾 12 2.0

中国 水灾 1996.6.30 1.5

中国 水灾 2003.6.23 1.5

印度 水灾 1993.7.8 1.3

中国 水灾 1995.5.15 1.1

中国 水灾 2007.6.15 1.1

(二) 全球水循环的变化 陆地上因气温升高和灌溉的范围的扩大等增加了蒸发。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带的内陆与海洋的普遍曾暖,将导致明显的蒸发量的增加。由此导致的高纬温带地区空中的云量增加,以及该地区的降水量也有多增加。在我国,全球温度变化与我国各地降水变化趋势不仅存在成片的正相关区与负相关区,而且其空间分布特征也相当清晰,在我国西北,内蒙古至东北北部的夏季风边缘地区,即在北方干旱带中轴线以北以西的地区,当全球变暖时降水同步增加,变冷时降水同步减少。而在半干旱带以南以东一夏季风盛行的潮湿区,除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区和东南沿海等区域外,大部分地区在全球变暖时降水有所减少,全球变冷时降水有所增加[4]。Hardy认为,全球平均年降水量将会增加10%以上,但有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5]。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水循环加快,21世纪全球的的降水液将有增加的趋势。

(三) 中国水循环的变化

1 云南高原上的降水变化 大陆近地面的增暖,产生陆地上升气流的增强,一则造成地球表层区域性大气环流的增高,特别是自海洋向陆地气流活动的增强;二则产生陆地上空水汽凝结高度及降落的变化。中国云南省受地理位置及山地高原地形复杂的影响,云南省也比较复杂,云南高原绝大部分地区成为雨季,具体表现为云多,湿度大,日照时间短而降水集中。

表 二 云南省行政分区多年平均降水量长短系列对比 (据金德山,2004)

行政区 雨量站点数 年平均降水量 长短系列偏差/%

1956-19年 1956-2000年

昆明 44 928.6 856.7 -0.9

曲靖 48 980.0 962.5 -1.8

玉溪 32 951.8 942.4 -1.0

昭通 36 942.1 922.9 -2.0

楚雄 35 909.2 904.4 -0.5

红河 47 1233.3 1211.6 -1.8

文山 34 1141.6 1120.6 -1.8

思茅 30 1923.7 1905.8 -0.9

版纳 13 1502.2 1472.1 -2.0

大理 30 827.2 817.2 -1.2

保山 23 1410.0 1435.6 1.8

德宏 20 1631.0 1680.0 3.0

丽江 27 892.8 907.3 1.6

怒江 10 1134.9 1162.4 2.4

迪庆 14 849.9 840.1 -1.2

临沧 36 1365.3 1372.0 0.5

通过上表可知云南高原,大部分地区长系列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明显的减少,但是原来降水比较丰富的西侧山地区,近二十年来降水明显的增多。

2 西北干旱地区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深居亚欧大陆的中部,本来是十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变幅与日变幅大,降水稀少,区内高山与盆地,内补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气候差异也相当明显。该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自然是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西北干旱区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近五十年西北干旱区得气温平均上升率为0.22℃/10a

表 三 西北干旱区各年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年代 全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56-1960 -7.8 2.1 -1.9 -5.5 3.7

1961-10 -9.7 0.3 -6.9 -0.8 -3.2

11-1980 -2.5 -4.2 -1.9 5.7 0.3

1981-1990 6.4 3.2 -1.5 -2.0 -1.1

1991-2002 8.4 1.1 7.0 -0.6 1.4

由上表可知,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大,夏季降水量又增加趋势,秋季略有增加趋势而冬季增加趋势明显。

西北干旱区除了河西内陆河径流量变化不大外,其他内陆河流都又增加的趋势。气候变化对径流有明显的影响,对于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山区,径流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变化,气温升高的影响其次。对于以冰川积雪融化为径流主要补给源的山区,气温升高将使冰川积雪消融,短期可以使山区径流量增加,但随着冰川变薄后退及小冰川的消失,冰川对年经流的调节作用将减弱。

3 长江流域的影响 对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长江流域的升温显得滞后而较弱,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区域响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升温为0.2-0.8℃,长江上游地区降温0.2℃左右,长江流域增温0.8℃值主要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6]。随着全球变暖,水循环加快,长江流域的降水也发生了变化。从1951年以来,长江流域年降水在中下游地区呈不显著意义的微上升趋势,上游地区呈现下降趋势[7]。

表 四 20世纪后50年长江流域各区各年代平均降水量距平变化特征表/mm

年代 1950 1960 10 1980 1990

宜昌以上 29.5 12.8 -23.4 -1.6 -17.7

汉口以上 22.3 17.9 -15.9 -8.6 -9.5

大通以上 34.1 3.8 -16.9 -12.2 -1.6

对长江流域1950-2000年107各气象站20cm蒸发皿蒸发量进行计算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年蒸发在全域上中下游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而且中下游是下游趋势最显著的区域。汛期5-9月蒸发在全流域各个区域也都呈现下降趋势,但在上游不明显。从季节蒸发趋势来看,上游地区蒸发季节变化不大,各季节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全流域与中下游变化趋势较一致,夏秋季均呈现下降趋势尤以夏季下降趋势更加明显。长江流域降水充沛,径流丰富。年际变率小,加上长江流域集水面积广阔,因此长江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小。

三 总结与展望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尺度和多层次的,对灾害频率和强度生态环境等造成了重大影响。例如最近最近几年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大的海啸和洪水灾难等,同时中国在这半年来先后在一些省份遭受了旱灾和洪涝灾害,这些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一) 为实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至少需要在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上开展工作:要认识多面临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全球环境变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在其身后可能存在人类的驱动作用;要认识到全球环境变化可能造成的后果及规避风险的可能途径。

(二)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取的应对措施:推行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其在大气中的含量;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加强森林和植被保护,加快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宣传,教育这一点尤为重要[8]。

参考文献

[1] 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全球气温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1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郑国光.正确认识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环境观察,2007(1)

[3] 胡鞍钢,管清友.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2

[4] 张素琴,任振球,李松琴.全球温度变化对我够降水的影响.应用气象学报,1994,5(3):333-339

[5] Hardy J T. Climate Change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3,240

[6] 沙万英,邵雪梅,黄玫。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限的影响.中国科学,2002,32(4):317-326

[7] 苏布达,姜彤,施雅风等.1990年长江流域降水趋势分析.湖泊科学,2003,15(增刊):38-48

[9] 杨达源,姜彤.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84-185

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气候变化无常。

近几年来,极端气候会明显增多。干旱将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气温升高2℃将可能使农业减产30%)。在欧洲南部,降雨量将明显减少。据专家估计,那时全球60%的居民将生活在水紧缺地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近年来的极端降水趋多、趋强,暴雨洪涝频率增加;北方干旱连年发生,90年代以后,不少地区遭遇5- 6年连续干旱;夏季高温热浪天气明显增多。最热的2006年,也是全国气象灾害频发的一年,热带气旋、干旱、沙尘、酸雨等灾害多而严重。

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 据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报告称,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世界上1/4的陆地动植物,即100多万个物种在未来50年内灭绝,对人类会带来灾难性影响。即40%的生物种类将消失,而法国本土将会有20%的物种消失。北极熊和北极的其它动物将会像珊瑚礁水域的鱼一样成为主要受害者。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会引起水中氧气减少,因而将威胁到鱼的生存。有些物种即使不一定灭绝,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有些南方植物将不得不迁往北方,而有些候鸟将不再迁徙。

我国科学家发现,在西北地区各山系的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已减少7000多平方公里;青海湖水位近百年已下降10多米;沿海地区将遭遇海平面上升和更多的洪水、风暴潮袭击,尤其是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等经济区的影响最严重,届时许多小岛将不复存在。

调查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巳成为日本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在全球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美国,人们也在反思自己对气候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不愿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专家们指出,如今气候变化已不只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长远的、巨大的,其中更多的还是负面的。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课题开题报告和个人小结

应先弄明白自己写作的意图,若本篇论文是想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和节约,保护意识......可这样写

一.开头:倡导低碳生活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或)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经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二 .中间

1. 摆出论据 (如: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气候变化无常。“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全球变暖有利弊,自然环境和经济。冰川融化热膨胀,显著后果海面升。岸线后退地底淹,沿海平原多危险。农业变化较复杂,干旱趋重积温加。高纬升温单产增,低纬变干单产减。蒸发加剧径流减,水源供需矛盾显。”围绕这几句话来作为你论据的材料,进行扩充。

材料:1.更多森林大火

全球变暖除了让冰川融化,飓风肆虐外,还加剧了森林大火。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的西部各州,有更多森林大火发生,影响的区域更广。科学家发现,气温升高、冰雪提早融化都跟野火肆虐有关系。由于冰雪提早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乾燥,而且乾燥时间变长,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

2.古迹彻底毁掉

全球变暖很可能会令文明古迹彻底毁掉。海平面上升以及更恶劣的天气都有可能破坏这些无可替代的历史古迹。目前,全球变暖导致的洪涝灾害已经破坏了有600年历史的素可泰古城,这里曾经是泰国古代王朝的首都。

3.「回弹」的群山

普通登山者可能留意不到,由于山顶的冰雪融化,阿尔卑斯山和其他山脉的高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都经历了缓慢的回弹过程。几千年来,这些冰山长期压著地表,导致地表受到压制。随著冰川融化,压在地面上的重量得以减轻,地表慢慢回弹。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这些山脉回弹的速度加快。

4.运行更快的卫星

二氧化碳的增加改变著大气电离层的密度,这对在该层运行的卫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不断上升,低空的二氧化碳分子相撞时释放热量,导致空气变暖,而在高空二氧化碳分子稀薄,相互撞击的机会不够频繁,所以热量就向四周辐射,让周围的空气变得凉爽(电离层气体的温度比低空要高)。随著更多二氧化碳到达高空,更多冷却过程发生,空气流动性变差,所以大气变得更加稀薄,对卫星的拉力更小,导致卫星运行速度加快。

5.改变动物基因图谱

由于植物今年提早开花,那些按照以前的时间迁徙的动物或许会错过所有的食物。而那些能够调整自己的内部生物钟早早适应变化的动物更有机会生育有更强生存能力的子女,从而传递它们的基因信息,因此最终改变整个种类的基因图谱。

6.冻土解冻令地表不平

全球变暖使得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地表收缩,变得凹凸不平,从而产生一些地坑,对铁路、高速公路和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而对于高山来说,冻土层的融化甚至可能导致泥石流。

7.湖泊消失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周边地区有125个湖泊消失。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湖泊之所以消失可能是由于湖底永久冻结带解冻。由于这些永久冻结带解冻,湖水已经渗透到了土壤里。

8.极地植物现生机

北极冰层的融化为北极的生物带来了光明前景。研究发现,现在的北极土壤中叶绿素的浓度比古代土壤要高,显示了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的生物繁荣。

9.动物向更高地势迁徙

从19世纪初开始,花栗鼠、老鼠等动物就开始向高处迁徙。研究发现,这些动物之所以向更高的地方迁徙,可能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威胁著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因为它们栖息的冰层在慢慢融化。

10.过敏症加剧

研究显示,空气中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更高的气温也是导致过敏的因素之一。全球变暖令植物比以前早开花,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让植物制造出更多的花粉,令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增加。过敏源早来,过敏季节又迟迟不走。过敏症就只能越来越严重了。

地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另外一些后果如加剧过敏症、令森林大火肆虐以及让北极湖泊消失等可能人们很少了解到。

1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12.冰川融化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13.农业

(1).气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中纬度地区,平均气温上升1度,蒸发量大约增加5%,这些地区会因干旱而减少10%~30%。

(2).二氧化碳增加对农作物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能使植物光合速度增大30%~100%。世界上的20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有16种作物对二氧化碳的浓度较敏感。二氧化碳浓度的倍增,可是其增产10%~50%。

(3).耕种面积的改变:

中纬度与高纬度的耕地面积会增加。

14.工业

(1).气温增高对生活用电的影响:

(2).气温增高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2. 解决方法 如: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减少消费,减少废气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适应气候变变化。 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海岸堤坝等。 3.)可能取的证词手段: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4.)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三. 结尾:倡导低碳,保护地球让我们倡导低碳,保护地球吧!让地球母亲从新容光焕发!让大地从满绿色吧!(或)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如果全世界每人能做到每一项,每天可减少一万亿千克的碳排量!面对着惊人的数字,大家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初一科学小论文咋写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课题开题报告和个人小结

辛苦了这么一段时间,终于到了丰收的时候了。回想起这些日子,我们一起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遇到了重重困难,那些画面都还清晰的浮现在眼前。记得当时我们确立很多的课题,那时候大家还讨论的十分激烈,这个课题的难度虽然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在去调查的时候,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队员配合不是很好、时间的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在我们的努力下,一一克服了。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污染严重,但是不懂从自己做起,还是继续做着一些会破坏环境的事情。显然是不符合日益繁荣的情况的。中国的经济政治日益繁荣,我们作为中国国民更要从我做起,要爱护地球,爱护换近,关注世界的气候问题,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我们要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这么说可能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我们在做这个调查的时候,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了世界气候的现状,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心中深有感触。虽然我们现在也不能说我们要完全消灭温室效应,当时我们可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关注温室效应、关注气候变化,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若是所以人能够身体力行,我们的未来就是一片阳光灿烂。

急需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个人小结 500以上

地球只有一个,生态环境是要靠每一个公民来维护的。现在,周围的环境都在变化。花草枯萎,动物也在面临着各种环境危机。环境的恶化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必须好好地携手保护地球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性。工业上大量地使用化石能源,排出了许多二氧化碳。由于人类乱砍伐森林,没有足够的树木把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掉,温度就渐渐升高。为了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吧。

通过这次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使我对全球温室效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地球环境每天都在恶化,我们不要等到以后才想着去解决,我们应该尽快取有效措施,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地球明天更加美丽

经过这次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才深深地体会到环境恶化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快。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世世代代都依以生存。所以,我们要爱护好我们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通过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每位组员都十分团结融洽,才使得我们能够顺利完成这次活动,也增加了我们的友谊。并且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温室效应,也深刻地体会到全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和自然所带来的灾害。为了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另一方面则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朋友们,让我们为减缓温室效应而努力,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明天更美好。

好了,就写这么多了,自己组织语言吧,谈谈收获什么的就行,边蛟龙供稿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1。产生: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2。影响:

环境影响

1) 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 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 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 ***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 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 (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 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TOMV,由于该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 4块年龄由 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研究员指该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3) 海平面上升

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纽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4)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i) 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 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 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ii) 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 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 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iii) 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 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回圈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 ,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论文怎么写?

去环保部门的网站上有关于这个问题的专业文章抄下来修改下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论文

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效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由来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研究报告3000字左右

温室效应,是环保主义者提出的一个概念,以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温度会上升为由,号召减排。

出发点是好的。

但二氧化碳只吸收红外光谱中很窄的波段,近30年,含量也就上升了万分之一(200PPM升300PPM)资料各地偏差还很大,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比二氧化碳高的多(百分含量),同样吸收红外线,产生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的多。(网上可查中科院有关报告)

真正找出地球气候变坏,要从多方面找原因,比如,某所钻探南极冰盖,喜马拉雅山冰盖,证实冰盖底层温度没有变化。这是实践的一部分。很多还在探索。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研究目的

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土地沙化

产生: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你着重要荒漠化方面的?环境影响: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量排放从而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的现象,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气温上升,蒸发旺盛。沙漠一般分布在回归线附近或大陆的内部,其成因就是降水少,导致植物无法生长,土地沙化,现在空中的水蒸气无法冷凝,降水更少了,半干旱地区逐步变为干旱地区,沙漠面积自然就扩大了。

1) 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 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 ***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 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 (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 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温室效应对的危害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TOMV,由于该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 4块年龄由 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研究员指该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3) 海平面上升

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纽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4)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i) 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分住在海港 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 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ii) 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 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 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2011年5月,美国史丹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发表由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Foundation)赞助的温室效应(GlobalWarming)研究指出,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的农产品,在最近30年的全球气温上升之中,到目前为止所受到影响不大。这是美国首次发表大气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相关的研究报告。报告刊登在最新一Science Express杂志。 史丹福大学地球环境系统助教罗贝尔(Did Lobell)表示,研究从1980年开始监看温室效应与农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自1980年以来,全球小麦生产下降了5.5%,玉米生产下降4%,全球稻米和黄豆则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罗贝尔指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及黄豆生产国,约占全球生产的40%,过去30年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温室效应影响。罗贝尔强调,「到目前为止没受到影响,未来十年则很难说。」 罗贝尔表示,美国之外的地区如俄罗斯、法国、印度等国家的小麦;中国和巴西的玉米产量,在过去30年间的生产都下降。美国生产玉米及黄豆地区没有受到温室效果的影响,引起气候学家高度的兴趣,研究为何会不受到影响。「科学家重新检讨温室效应在全世界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探讨是否有其它原因造成温室效应。」 罗贝尔指出,根据「全球 *** 互联气候研究」(IPCC)自1950年开始的研究,地球气温平均每十年上升摄氏0.13度。IPCC预测未来20到30年间,气温上升的更快,「如果这项预测属实,美加地区的农作物生产也将受到影响。」 报告同时指出,因温室效应影响而减少的生产,使全球农作物价格自1980年到现在上升了20%。

iii) 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 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回圈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 ,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vi)对男女比例平衡的影响

高温环境容易创造男宝宝,低温环境容易创造女宝宝。研究人员比较担心的是,在全球温度日益增高的温室效应下,男宝宝出生的机率会越来越高,可能会造成男女比例的失衡。 \ 过去的研究早就发现,小老鼠和小蝙蝠的性别、出生时间、与环境温度有相当密切的关连性。为了找出人类宝宝的性别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德国研究人员则是针对1946-1995年间的出生记录进行追踪,并且对照当地的温度变化。结果发现,当地的四月到六月是男宝宝出生最多的月份,十月则是男宝宝出生最少的月份。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受精卵结合前一个月的环境温度,也就是男生与女生在性行为发生前的一个月所处环境的温度,是影响宝宝性别的重要因素。高温环境容易创造男宝宝,低温环境容易创造女宝宝。 温度之所以会影响宝宝性别,研究人员的设是:高温会影响 *** 的X染色体,让女宝宝不容易出生;低温会影响 *** 的Y染色体,让男宝宝不容易出生。 另一个设则是:温度越高、 *** 的欲望越强。高温的环境会 *** 男女性行为频率的增加,也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孕。 其它的研究则是认为,带有Y染色体的 *** ,游得比较快;但是带有X染色体的 *** ,比较强壮。所以在性行为频繁的状况下,带有Y染色体的 *** 比较容易与卵子结合,生出男宝宝。但是在性行为减少的状况下,带有X染色体的 *** 比较容易等到与卵子结合的机会,更容易生出女宝宝。 研究人员比较担心的是,在全球温度日益增高的温室效应下,男宝宝出生的机率会越来越高,可能会造成男女比例的失衡。

其他相关的:农地积水疟疾肆虐

穿着传统服饰向来乐天知命的卡特瑞岛人,几百年来遗世独立,始终保持着传统生活模式,但他们却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全球暖化,令他们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命运。卡特瑞岛环保人士保罗塔巴锡说:‘他们已经持续被海洋力量攻击,还有持续不断的洪水,原有的地区都被改变了,被破坏殆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被海水淹没了。’ 不堪的是,招致蚊子苍蝇丛生,疟疾肆虐。

亚马逊雨林逐渐消失

而位于南美洲、全世介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正渐渐消失,让全球暖化危机雪上加霜。 号称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涵盖了地球表面5%的面积,制造了全世界20%的氧气及30%的生物物种,由于遭到盗伐和滥垦,亚马逊雨林正以每年7700平方英里的面积消退,相当于一个新泽西州的大小,雨林的消退除了会让全球暖化加剧之外,更让许多只能够生存在雨林内的生物,面临灭种的危机,在过去的40年,雨林已经消失了两成。

新的冰川期来临

全球暖化还有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冰川期来临。 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大量淡水注入海洋,海水浓度降低。“大洋输送带”因此而逐渐停止:暖流不能到达寒冷海域;寒流不能到达温暖海域。全球温度降低,另一个冰河时代来临。北半球大部被冰封,一阵接着一阵的暴风雪和龙卷风将横扫大陆。 最终危害:可能会造成恐龙时代的再次降临!

温室效应的产生及影响

地球只有一个,生态环境是要靠每一个公民来维护的。现在,周围的环境都在变化。花草枯萎,动物也在面临着各种环境危机。环境的恶化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必须好好地携手保护地球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性。工业上大量地使用化石能源,排出了许多二氧化碳。由于人类乱砍伐森林,没有足够的树木把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掉,温度就渐渐升高。为了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吧。

通过这次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使我对全球温室效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地球环境每天都在恶化,我们不要等到以后才想着去解决,我们应该尽快取有效措施,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地球明天更加美丽

经过这次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才深深地体会到环境恶化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快。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世世代代都依以生存。所以,我们要爱护好我们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通过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每位组员都十分团结融洽,才使得我们能够顺利完成这次活动,也增加了我们的友谊。并且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温室效应,也深刻地体会到全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和自然所带来的灾害。为了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另一方面则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朋友们,让我们为减缓温室效应而努力,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明天更美好。

好了,就写这么多了,自己组织语言吧,谈谈收获什么的就行,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论文、提纲及探究意义怎么写

议论文三要素:

1 论点

2,论据

3,论证

警惕全球天气变暖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天气变暖呢?

导致天气变暖的有两点:大量燃烧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变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强烈吸收长波辐射。随着当今社会的工业发展,很多工厂每天都在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碳,对气候造成了影响。有些企业为了快速致富,乱砍伐树木,破坏森林,原来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的森林变成了荒漠,这也成为了全球天气变暖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人们只知道向大自然伸出贪婪的手,索取,却忽略了保护环境。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都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但许多人不以为然,继续破坏地球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许多动物也因此濒临灭亡。

很多人认为全球的天气变暖对人类的生活没有影响,但其实气候的变暖是与人类的生活紧紧连在一起的。气候变暖使两极和高山冰川迅速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平原。导致全球农业结构的变化。目前南极上空已经出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臭氧层空洞,强烈的阳光与紫外线直射南极,南极的冰川正以每年250立方千米融化,当然,这其中也有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间接地影响全球农业、工业、经济的发展。

现在,许多人们已经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性了,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一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这样会使地球上的能源消耗的更慢些,也有利于控制全球天气的变暖。二是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的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也对全球气候有一定好处。

为了拯救这个地球,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夏天尽量不开空调,使用回收环保纸张,舍弃肉类(牛排)食品(牛消化中含有一氧化二氮,如果你转为素食主义者,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减少1.5吨!)不用塑料袋……保护环境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强大国家,如果都行动起来,这力量将是无穷无尽的。光说不行动是没用的,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为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献出力量吧!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 温室效应导致有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湿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约占60%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效应创造了一个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 然而,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以至于影响气候。自工业革命以来,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古物然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240亿吨。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据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 2 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因为生命体无法承受这种快速相加的巨大变化。 2.1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过去的200万年中,地球就经历了10个暖、冷交替的循环。在暖期,两极的冰帽融化,海平面比现今要高,物种分布向极地延伸,并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相反,在变新华通讯社过程中,冰帽扩大,海平面下降,物种向着赤道的方向和低海拔地区移动。无疑,许多物种会在这个反复变化的过程中走向灭绝,现存物种即是这些变化过程后生存下来的产物。物种能够适应过去的变化,但它们能否适应由于人类活动而改变的未来气候呢?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经纬过去的自然波动要迅速得多,那么这种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2.1.1 对温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区将向两极扩展。气候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许多物种似乎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以北美东部落叶阔叶林的物种迁移率来比较即可了然。当最近的更新世的冰期过后,气温回升,树木以每世界10~40千米速度的速度迁移回北美。而依照21世纪气温将升高1.5~4.5℃.的估计,树木将向北迁移5000~10000千米。显然要以自然状态下数十倍的速度进行扩散是不可能的。况且,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片断人只能使物种迁移率降低。所以,许多分布局限或扩散能力差的物种在迁移过程中无疑会走向灭绝。只有分布范围广泛,容易扩散的种类才能在新的生境中建立自己的群落。 2.1.2 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热带雨林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虽然全球温度变化对热带的影响比对温带的影响要小得多。但是,气候变暖将导致热带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的变化,此外森林大火、飓风也将会变得频繁。这些因素对物种组成、植物繁殖时间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将改变热带雨林的结构组成。 2.1.3 对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湿地和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然而它们也会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温度升高会使高山冰川融化和南极冰层收缩。在未来的50~100年中,海平面将升高0.2.~0.9米,甚至更高。海平面的升高会淹没沿海地区的湿地群落。海平面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生物种类来不及随着海水上升迁移到适当的地域。特别是建筑在湿地地区的居住房、道路、防洪大坝等将成为物种迁移的直接障碍。海平面升高对珊瑚礁种类有极大危害。因为珊瑚对海水的光照及水流组合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海水按预算的速度升高的话,那么即使生长最快的珊瑚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此外海水温度升高同样会对珊瑚产生极大危害。由此将导致大量的珊瑚沉没以致死亡。 2.1.4 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将直接影响种鸟种群。鸟类学家认为由于气温升高,导致一系列恶劣气候频繁出现,将影响候鸟迁徙时间、迁徙路线、群落分布和组成。此外,气候变化导致各种生态群落结构改变,将间接影响鸟类的种群。 2.2 温室气体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变化 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同时又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随着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将上升。但不同植物具不同CO2饱和点。当CO2浓度超过饱和点时,即使再增高CO2浓度,光合强度也不会再增强。一般CO2饱和点较高的植物能够适应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而快速生长,CO2饱和点低的植物则不能快速生长,甚至会发生CO2中毒现象,从而导致种群衰退。植物种群的变化必然导致植物食性昆虫种群的变化。而植物种群和昆虫种群中不可能预测的波动可能导致许多稀有物种的灭绝。 3 针对温室效应的对策 毋庸置疑,温室效应的恶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将构成强大冲击。控制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3.1 控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为此,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即从政治上和技术上控制CO2的排放量。 首先取法律手段,制定各种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各种和国际的规定,签订各种国际公约。如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和环境大会的“气候公约”,要求占全球CO2排放总量80%的发达国家到2000年将其CO2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水平。其次用经济手段,提高易排放CO2能源价格和对超标排放课税等。 技术上,一是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开发可再生替代能源,例如大力开发无污染的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地热能、氢能等。三是大力发展核能。四是变革能源消耗模式。 3.2 取措施吸收CO2 其中,搞好绿化是关键,再辅以人工措施。 3.2.1 通过植物吸收CO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同化吸收CO2的过程。因为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是光合作用,因此保护原始森林,大规模植树造林,培植草原,搞好城市绿化是减少大气中CO2的重要手段。 3.2.2 人工吸收CO2 在一些工业过程中,用人工方法吸收CO2。例如日本学者提出在吸收剂中使用沸石对火山发电中排出的CO2做物理式吸收,或者使用胺化学溶剂进行化学吸收。 3.2.3 向海中施铁 美国学者提出向海中施铁,可使海生植物大量繁殖,从而达到大量吸收的CO2的目的。